字词 | 汪笑侬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汪笑侬1858—1918满族旗人,一说皖南人 汪笑侬
汪笑侬
汪笑侬 汪笑侬1858—1918戏剧家。原名德克金,号仰天。满族旗人。早年中举,官河南太康知县,因得罪当地豪绅,被参罢职,而改演京戏,扮演老生。初在北京,后至天津、大连等地演出。辛亥革命后任天津正乐育化会副会长。1915年到上海参加新戏《宦海潮》的演出。他整理、改编或创作的剧本主要有《党人碑》《博浪锥》《瓜种兰田》《受禅位》《哭祖庙》《纪母骂殿》《骂阎罗》《献西川》《骂安禄山》等,多有所寄托,具有批判现实的倾向。如《哭祖庙》发出了国家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救亡呼声,影响甚大。汪笑侬是“改良新剧”的先驱,因能自编自演,被誉为“伶圣”,又被称为“海派”的代表人物。 ☚ 裘廷梁 康有为 ☛ 汪笑侬 汪笑侬1858—1918原名德克金,字润田,又名僢,字舜人,号仰天,别署竹天农人。满族,出身八旗。光绪五年中举,捐任河南太康知县,因触怒豪绅而被革职,此后专门从事京剧活动。曾对汪桂芬谈其志愿,桂芬答以“谈何容易”,遂改名汪笑侬以自勉。在北京时入翠凤庵票房学唱京戏,得孙菊仙指点,技艺日进。光绪中叶赴上海演出,成为职业京剧演员。工老生。其唱腔吸收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三派之长,又融合徽、汉二调,自成一派。表演细腻逼真。常结合社会现实编演新戏,所作《党人碑》、《哭祖庙》、《马前泼水》、《桃花扇》、《马嵬驿》、《煤山恨》、《博浪椎》、《受禅台》、《骂王朗》、《骂毛延寿》等,虽取材于历史故事,却能借古喻今,隐刺时政,社会反响很大。还有以时装登场的《缕金箱》、《獬豸梦》、《瓜种兰因》、《立宪镜》、《博览会》等,当时已有改良新剧之称。辛亥革命后曾任天津正乐育化会副会长及戏剧改良社社长。有《汪笑侬戏曲集》。 ☚ 侯俊山 汪桂芬 ☛ 汪笑侬 汪笑侬1858—1918清京剧演员兼剧作家。原名德克俊(亦作德克金),又名僢;字孝农,号仰天,别署竹天农人。满族,生于北京。仕宦出身,曾任河南太康知县。弃官后即“下海”唱老生,汪桂芬笑其“谈何容易”,乃取艺名“笑侬”以自勉。集程(长庚)、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王(九龄)众家之长,取汉、徽、粤诸剧之精,独创一格,世称“汪派”。唱念做打俱佳,尤以唱工见称。瘦碧生《耕尘舍剧话》称其“檀板一声,凄凉幽郁,茫茫大千,几无托足之地”。其咬字之切,吐音之真,谭鑫培自叹不及。同时又是一位多产剧作家和京剧改革家。其创作、移植、改编的剧目今知即有《哭祖庙》、《马前泼水》、《桃花扇》等二十几种,大多为针砭时弊之作,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汪笑侬戏曲集》收其所作十八种。张次溪《燕都名伶传·汪笑侬》称其“编新戏,创新声,变数百年之妆饰,开梨园一代之风气,奉昆曲为蓝本,改之为二簧,其一生心力,尽于此矣”。曾任天津正乐育化会副会长,主持“戏剧改良社”,传人有石月明、恩晓峰等。 ☚ 郭宝臣 罗寿山 ☛ 汪笑侬1858—1918近代京剧演员和剧作家。满族。原名德克金,一名僢,号仰天。生于官宦之家。青年时中举人,曾任河南太康知县。因秉性耿直, 触怒豪绅,被参革,转而学戏演老生。学宗汪桂芬、孙菊仙,据自己嗓音特点,别创新腔,世称“汪派”。改编和创作不少剧本。戊戌六君子被杀后编成《党人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编写《哭祖庙》,以“国破家亡,死了干净”等词句,抒发爱国热情,具有一定进步思想。辛亥革命后, 曾任天津正乐育化会副会长,主持“戏剧改良社”, 并撰写些戏曲论著。有《汪笑侬戏曲集》。 汪笑侬1858—1918正黄旗满洲人。近代戏剧家。原名德克津(又作德克金)又名僢,字仰天、艺名汪笑侬。清末做过河南太康知县,因其为官清廉刚正而被劾罢职。后改学戏曲。长期在上海从艺,演老生。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吸收名伶汪桂芬、孙菊山的唱腔唱法而另创新腔,自成一派,也称“汪派”。其一生以戏剧艺术为武器揭露时弊、宣传民主,自编新戏:《瓜种兰田》、《党人碑》、《骂阎罗》、《桃花扇》等以抒胸怀。辛亥革命后任天津正乐化育会副会长,主持 “戏剧改良社”,兼写戏曲论著。1957年出版了《汪笑侬戏曲集》共收录其18个剧本。 汪笑侬1858~1918Wang Xiaonongmodern dramatist and poet.Works: Drama Collection of Wang Xiaonong,etc. 汪笑侬1853—1918清末剧作家和表演家。原名德克俊,号仰天。举人。累官知县,旋被参革。光绪时,有感于戊戌变法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编剧《哭祖庙》,抒发爱国热情。另改编和创作多种京剧剧目。 汪笑侬1858—1918近代著名京剧演员、剧作家。原名德克金。满族。曾任清政府知县,因秉性刚正,被劾罢职,转而从事戏曲工作。演老生。根据嗓音特点,别创新腔,自成一派。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屈辱媚外,人民反抗情绪高涨;他也激于义愤,自编新戏,宣传爱国思想。编演的戏有: 《党人碑》、《博浪椎》、《献地图》、《哭祖庙》、《骂阎罗》 《桃花扇》等。 汪笑侬1858—1918清末民初剧作家。原名德克金(一作德克津),又名僢,字仰天,号孝农,后改名笑侬,满族。举人出身。曾任清河南太康知县,秉性刚正,触怒豪绅,被劾罢职。以后改而从事京剧的编演工作,往来于京、津,演唱京剧老生;又创作、移植、改编了许多剧本,借以抨击清政府腐败无能,屈辱媚外,抒发爱国激情。如《党人碑》、《哭祖庙》、《博浪椎》、 《马前泼水》、 《受禅台》、 《骂王朗》等,大多是托古喻今,隐射时事,有为而发。在京剧唱腔和表演方法上吸收汪桂芬、孙菊仙的特点,又有创新,世称“汪派”。其作品解放后辑为《汪笑侬戏曲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