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文学论著。今人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书分为三编,收录了作者从三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所写的关于汉魏六朝文学的二十篇研究论文。第一编三篇:《〈古诗纪〉补》除对明代冯惟讷《古诗纪》(汉至隋十一朝诗)补其遗漏,正其谬误外,还为校补古诗制订了三十六条原则。《汉诗别录》是作者在校辑汉魏六朝诗时的研究心得,其“辨伪”一节对所谓苏武、李陵赠答诗和班婕妤《怨歌行》进行辨析,认为是不可据信之诸作。“考源”一节对五七言诗的源流作了令人信服的梳理。“明体”一节对两汉乐府章法、乐谱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后记》是作者倾毕生心血校辑二百五十多万字古诗所做的总结。第二编收录了作者在编订《陶渊明集》过程中对陶渊明里居、作品、生平思想的考证论述文章共五篇。《〈形影神〉诗与东晋之佛道思想》从东晋盛行佛教、道教和玄学思想的角度论述《形影神》这组诗在当时反对佛教、道教的思想价值。《读陶管见》对陶渊明研究争议较多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第三编收录了作者关于文体、声韵、作家与作品的考证与评论方面的十二篇文章。《说文笔》对文笔说的产生和演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有关史料囊括殆尽。《〈文赋〉撰书年代考》以为《文赋》为陆机晚年之作。《〈洛神赋〉与〈闲情赋〉》从比较的角度论述曹植、陶渊明这两篇作品的真实内含。《钟嵘〈诗品〉丛考》对《诗品》的版本、今本序文的谬误、成书年代、全书体例、品录标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心雕龙〉三解》对刘勰文学思想及其性质,《文心雕龙》中的“风骨”论、“三准”论等也提出了颇有启发意义的看法。最后一篇是《四声考》,对四声的起源、四声与五声的关系、四声与永明体的关系等问题,论述得尤其透彻,极见功力。 ☚ 古诗考索 建安文学研究文集 ☛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著。作者的论文集,为作者遗著,由吴云整理成书并定书名。全书共分3编。第1编收入《〈古诗纪〉补》、《汉诗别录》和《〈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后记》等3篇文章。第2编收入考证陶渊明居里,诠释、评论陶渊明作品和思想等5篇文章。第3编收入有关文体、音韵、作家与作品考证和评论方面的11篇文章。在考证、校勘、注释和评论陶渊明作品,校辑汉魏六朝及先秦古诗,以及对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的研究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如在《〈古诗纪〉补》一文中,作者为校补古诗制订了36条原则,对明代冯维讷所撰《古诗纪》“补其遗漏,正其谬误”。《文馆词林》一节中载有潘岳《赠王胄诗》及虞南一人,作者据《世说新语·赏誉篇》及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认为王胄即王世胄,虞南即虞世南,避唐讳去世字。《古诗纪》隋诗载有虞茂一人,编在虞世基后。作者据《艺文类聚》及《初学记》,证明虞世基字茂世,虞茂即虞茂世之削文,与虞世基系一名重出,等等。在《汉诗别录》一文中,作者据《太平御览》引颜延之《庭诰》、《文心雕龙·明诗篇》、《南齐书·文学传论》及《诗品·总论》,认为初宋迄于齐末,仅有李陵诗之见称以及模拟,而无所谓苏武诗,甫入梁时,苏武诗才突然出现,证明了《昭明文选》及《古文苑》所载苏武诗为不可据信之作,实出于李陵一人之手,好事者妄增苏武之名。对《文选》及《玉台新咏》所载班婕好《怨歌行》诗,由诗中“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如明月”等句之意,进而系统考证了两汉及西晋时期有关咏扇的作品,证明汉代咏扇之托喻,悉在行舍藏一点上,自西晋开始才托喻为见弃怀怨,与旧说完全异致,通过合欢圆扇,说明了《怨歌行》非班婕好所作,而产生于西晋时期,出于邺下文士之手,考证十分精审巧妙。书前有郑天挺序文,附录有作者夫人罗筱蕖所写《逯钦立传略》。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