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殖民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殖民地zhímíndì被一个国家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控制和掠夺的国家或地区。 殖民地zhímíndì原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大批移民居住的地区。资本主义时期也指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区或国家。霍达《补天裂》:“香港的经济在威廉·罗便臣的任期内全面衰退,所以这位港督迫不及待地希望扩展他治下的~,以摆脱困境。”|刘绍棠《蒲剑》:“那时,留学英美叫镀金,留学法德叫镀银,留学日本叫镀铜,而到大英帝国的~打个滚儿,只能算是电镀。” 殖民地zhí mín dì原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大批移民居住的地区。后指被别国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区或国家。在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四洲志》(1844年)中,称殖民地为“果罗里”。“果罗里”为英语colony之音译。◇埴民地、植民地、外属、属国、属土、新疆。“殖民地”这词见于19世纪末,如1896年11月15日《时务报》:“至苏士运河之口,又见英国殖民地,犬牙交错,鳞壤相属焉。”1898年《大东合邦新义》:“欧人称属国,曰殖民地,犹言我民种蕃殖之处。” 殖民地zhí mín dìколóния保护国、藩属国、附属国、仆从国、殖民地;独立国、主权国、宗主国○保护国bǎo hù guó(名)因被迫订立不平等条约而将部分主权(如外交主权)交给别国而受其“保护”的国家,是殖民地的一种形式:沦为英国的~|通过其~侵入另一个国家。 ○藩属国fān shǔ guó(名)在封建时代被宗主国控制外交和国防,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国家:~都承担进贡的义务|典客掌管接待~来朝事宜|宗主国对~有支配权。 ○附属国fù shǔ guó(名)名义上保有一定的主权,但在经济和政治上以某种形式从属于某个国家的国家:越来越多的~独立了 |控制~。 ○仆从国pú cóng guó(名)跟随别国,自己不能作主的国家:~的人民渴望独立自主。 ○殖民地zhǐ míng dì(名)在资本主义时代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把~当作军事基地|统治~。 ●独立国dú lì guó(名)有完整主权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越来越多了 |成为~|一个强大的~。 ●主权国zhǔ quán guó(名)不从属于任何国家而独立行使自己主权的国家:丧失~地位|举世公认的~。 ●宗主国zōng zhǔ guó(名)封建时代直接控制藩属国的外交和国防,从而使藩属国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国家:封建时代的~直接控制藩属国|~对藩属国有支配和统治的权力。 殖民地 殖民地最初指一国在国外所侵占并将大批居民移往居住的地区,如19世纪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广义上,它也包括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国、附属国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殖民国家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和军事基地等,成为垄断资本获取超额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觉醒,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政治独立,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 托管地 自治领地 ☛ 各种状态的国家 各种状态的国家平原国家:土国 ☚ 外国 好的国家 ☛ 殖民地colony在一个国家统治下不具有主权的领土。殖民地是殖民主义的产物,往往是殖民主义者占据当地居民的土地而形成,由殖民国家掌握殖民地的一切权力,成为殖民国家的一部分。殖民地不具有订立条约或进行其他国际关系的能力。因此,殖民地不具有国际人格。在有些情况下,殖民地被给予一定程度的自治,但是,这是所谓母国所给予的,可以随时被取消。在特殊情况下,殖民地也会在自治的范围内参加一些国际活动,但是,这更是所谓母国所委记的,而不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性质。现在,许多殖民地已经取得独立,成为主权国家。1960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宣布:“必须制止各种对付殖民地人民的一切武装行动和镇压措施,以使他们能和平地、自由地使他们实现完全独立的权利;尊重他们国家领土的完整。” 殖民地最初指一国在它所征服的地区或国家建立的移民居留地。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专指遭受资本主义强国侵略、丧失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经济上完全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和支配的国家或地区。在更广的意义上,还包括保护国和附属国。殖民地的最早历史可追溯到古罗马、古希腊时代。到资本主义时期,殖民地被占有国当作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廉价劳动力供应地和军事基地,遭受直接的剥削和奴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多数殖民地都已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获得民族独立。 殖民地Colonies由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文化上比较先进的国家所占有并进行统治的地区。欧洲政府为了种种原因,曾派出探险远征队去寻找不发达地区,并在该地殖民,十字军东征以后,移居东欧和中欧的亚洲人为欧洲人带去了新奇思想和新奇产品的刺激,此外,以下原因也进一步促进了欧洲人开发殖民地的热潮:指南针、星盘和天体测量仪的发明,宗教改革运动的刺激,重商主义思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新兴城市不断扩大的贸易,地理知识的增长,欧洲对香料、丝绸和各种新商品的需求,以及新兴中产阶级对政权的要求等。普通老百姓为了逃避宗教迫害,寻求发财机会以及逃避欧洲无休止的战争而纷纷来到殖民地。葡萄牙人是最早的开发者,但西班牙、瑞典、法国、荷兰和英国等国家接踵而至。到18世纪初,瑞典人和荷兰人已被从北美排挤出去。法国占有加拿大、俄亥俄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上的一些岛屿,西班牙征服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南美和中美,而英国通过殖民或征服,占有了从加拿大到佛罗里达的大西洋沿岸13个殖民地。对自由和商业统治权的追求使英国很快与法国发生了争夺北美大陆的战争。 殖民地 殖民地zhimindi领土被侵占,受宗主国经济剥削和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最初是指用于进行移民垦殖的无主地区,如古希腊社会在荒地上移民,这是不具有奴役性的殖民地。以后指一国在它所征服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种族奴役,如古罗马在北非的殖民地。 ☚ 附属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殖民地见“政治学”中的“殖民地”。 殖民地原指一国在国外所侵占并将其居民移往居住的地区,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指遭受外来的资本主义强国侵略,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由帝国主义列强统治和支配的国家和地区。广义上,也包括保护国,附属国等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别国的国家。 殖民地最初指一国在国外所侵占并将其大批居民移往居住的地区。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指遭受外来的资本主义强国侵略、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由帝国主义列强统治和支配的地区。在广义上,它也包括保护国、附属国等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国家。 殖民地Colony本意是指移民垦殖的无主地区,后来泛指被异族征服和奴役的国家或地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则专指领土被侵占,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诸方面丧失了独立和主权,受宗主国支配的国家或地区。这个意义上的殖民地是从地理大发现以后开始出现的,其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地理大发现后,西欧列强大肆劫掠殖民地,形成第一次殖民狂热,西、葡、荷、英、法等国相继成为殖民活动的主要国家,殖民地成为原始货币资本积累的重要富源,殖民掠夺的手段主要是赤裸裸的暴力。1500~1650年间,仅西班牙官方从美洲掠运到欧洲的黄金就有181吨,白银16 886吨。(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后迅速扩散到欧洲大陆和美国,机器大工业把更多的亚非拉国家纳入殖民地的行列。殖民地既是先进国家的原料和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其工业品销售市场。由于殖民地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几乎全部人口都从事农业并用农产品交换工业品,故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就成为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主要手段,在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形成了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和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附。(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19世纪最后30年,欧美发达国家再次掀起殖民狂热。大洋洲100%、南洋各岛98.9%、非洲90.4%、亚洲56.6%、美洲27.2%的领土沦为殖民地,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地体系。殖民地不仅成为廉价劳动力及原料的供应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且成为资本输出的有利场所。许多殖民地往往只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形成单一依附型经济,在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受到工业发达国家的剥削。进入20世纪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大多数殖民地已经获得政治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下的殖民地已经不多了。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通过新殖民主义手法从经济上操纵控制原来的殖民地。 殖民地领土被侵占,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丧失独立和自主,受宗主国统治的国家或地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地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殖民地成了宗主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的供应基地。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殖民地不仅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且还是资本输出的有利场所和争夺霸权的战略军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许多殖民地国家先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独立。 殖民地 殖民地Colony领土被侵占,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丧失独立和主权,受宗主国统治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殖民地对宗主国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宗主国靠征服殖民地、抢劫殖民地财富、进行掠夺性的贸易和贩卖奴隶,集中大量资金和财物,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殖民地是帝国主义的最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重要的军事基地。可见殖民地是垄断资本家获取超额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经常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 资本输出 半殖民地 ☛ 殖民地 殖民地指领土被侵占,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丧失独立和自主而受宗主国直接统治的国家或地区。它最初说的是用于移民垦植的无主地区,其后则是指被异族征服和奴役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殖民地对宗主国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宗主国依靠征服殖民地,抢劫殖民地财富,进行掠夺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从而集中大量资金和财物,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垄断前资本主义时期,宗主国除了向殖民地人民征收贡赋以外,更主要的掠夺方式是使殖民地成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进入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殖民地不仅是帝国主义国家最有利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且成为资本输出的有利场所。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国家一方面企图通过制造民族纠纷,甚至发动殖民战争来维持对殖民地的统治,并转移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斗争的视线;另一方面,还从掠夺殖民地的巨额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收买本国工人队伍中的少数上层分子,破坏和分裂工人运动,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在军事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的重要军事基地,它成为帝国主义补充兵力和战略物资的重要来源。因此,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经常进行激烈的斗争,甚至发动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大多数殖民地国家相继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中国旧社会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351页)。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国才改变这个社会形态,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新社会。现在,在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下的殖民地已经为数不多了。但是,帝国主义并没有放弃对经济落后国家的控制和掠夺。他们采取比以往更为狡猾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政策,企图把已经获得独立、在经济上仍然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变成它们事实上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已经取得的政治上的独立,争取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和迅速发展,正在各个领域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控制、剥削和掠夺的斗争,抵制帝国主义的新殖民主义政策。 ☚ 人民币 学田 ☛ 殖民地 殖民地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原始涵义是在荒地上移民垦殖。后来指一国在它所征服的地区 (国家) 建立的移民居留地。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专指领土被侵占、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支配的国家或地区。在更广的意义上,还包括保护国、附庸国等。殖民地的产生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发展密切关联。在早期资本原始积累和自由竞争阶段,英、法、意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较早的国家,通过对殖民地的抢劫,进行掠夺性贸易及奴隶赎卖,集中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随着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殖民地日益成为帝国主义的廉价劳动力及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地、资本输出场所、海外军事基地,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都获得了独立,成为主权国家。 ☚ 殖民主义 种植园奴隶制 ☛ 殖民地colony 殖民地colony 殖民地colony 殖民地colony;colonial territor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