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康复
基层康复亦称社区康复,是指依靠基层街道、乡村本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建设一个有基层卫生人员、残疾者家属和残疾者本人参加的基层康复系统,在社区(基层)对残疾者进行筛查、预防和康复工作,使散处基层的残疾者就地得到康复。
基层康复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的康复体制。促使基层康复的兴起和发展,有以下两个因素:
❶社会残疾人口增加,而且散处乡村、街道。广大的残疾人(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从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上都很难得到城市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的康复医疗,过去以城市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为基地的康复医疗已远远不能满足残疾者“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展以基层为基地的康复医疗工作,把康复落实到基层,提供简便而有效的康复服务,从而使广大残疾者人人得到康复。
❷康复工作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对残疾人的康复,重视把康复医疗与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使残疾人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重返社会,参加社会生活。单纯依靠医院、康复中心或疗养院为基地的康复医疗是不够的,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有把残疾者与社会隔离开来,而不利于残疾者社会康复,基层康复则具有可以把医学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紧密结合起来的优点,更有利于残疾者接触社会,重返社会。因此,基层康复是现代康复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康复效益。实行基层康复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也包括康复) 的基本措施之一。因此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倡导。
基层康复的基本工作内容
❶依靠基层的力量,普查本街道、乡村残疾发生情况,了解残疾人数、分布及残疾种类,以便于制订康复计划。
❷依靠基层的力量,对残疾人进行以家庭为基地或以街道、乡村为基地的康复训练,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❸依靠基层的力量,对残疾人进行就业辅导,给予必要的职业培训,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❹依靠基层的力量,组织残疾人与普通群众在一起的文化生活,以及组织残疾人自己的活动,如残疾人运动会等 。
❺对基层干部、群众、残疾人家属和残疾者进行宣传教育,使能正确对待残疾人,克服歧视残疾人的偏向,帮助残疾人增强生活和工作的信心。
❻依靠基层的力量,开展有关预防残疾的工作,如落实预防接种,进行有关正确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和意外事故预防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基层康复工作的组织 各地要根据本地条件,采取不同的基层康复形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的试点经验,以及我国一些地方试行的经验,一般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以区、县级为领导层,以街道或乡级为基层,以居委会和村级作为最基层,建立三级基层康复网,健全组织,指定各级基层康复人员(兼职)把基层康复工作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之中,实行预防,医疗、康复三结合的综合防治,开展基层康复工作 (见表)。可使约有70%的残疾者的康复医疗解决于街道或乡村一级,另有20%需转送县一级医疗机构解决,仅有10%需转送至省级的大医院或康复中心。
为了做好基层康复工作,须要把基层康复的概念、基层康复的方法为基层干部、医务人员和群众所掌握。要举办各种类型的基层康复培训班,可以通过编发《残疾人康复手册》等简明教材,教会家庭康复训练员(由残疾人家中挑选一人担任) 按教材所示方法,对家中的残疾者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