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Ōu zhōu ān quán yǔ hé zuò huì yì(见欧安会)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参加会议的有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欧洲各国和美国、加拿大。主要讨论欧洲安全、经济合作、人员与文化交流以及续会等4个方面的问题。1972年5月美、苏双方达成协议召开此会议。同年11月至翌年6月在赫尔辛基召开大使级预备会议,讨论欧安会议程问题。1973年7月3日至7日在赫尔辛基举行第一阶段外长会议,通过了筹备会议“蓝皮书”。第二阶段专家会议于1973年9月18日至1975年7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由三个委员会分别讨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第三阶段首脑会议于1975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议签署了《最后文件》(又称《赫尔辛基宣言》)。1990年11月19~21日,欧安会34国在巴黎举行第二次首脑会议,签署《新欧洲巴黎宪章》。 ☚ 伊斯兰会议 法非首脑会议 ☛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Conference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欧洲国家间为区域安全的目的而举行的一系列会议的总称。1990年11月21日,签订了《巴黎新欧洲宪章》使会议机构化。会议的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1991年6月在柏林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高级官员委员会,防止冲突中心;自由选举办公室等。秘书处设在布拉格。会议的宗旨是,在成员国间建立信任关系和对安全措施进行充分地磋商。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防止突然袭击,减少误解和对形势的错误估计,以及防止任何以恐吓为目的的军事威胁,并于1975(赫尔辛基)、1986(斯德哥尔摩)、1990(维也纳)各次会议分别签订了有关协定。1986年的《斯德哥尔摩协定》。允许成员国对军事行动进行实地考查。随着冷战的结束,成员国间的合作和磋商范围得到扩大,重点放在保证东欧国家体制转变过程中如何保证安全和稳定的问题上。1990年11月19日在巴黎签订了《欧洲常规武装部队条约》。该组现有51个成员国。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参加者有欧洲(除阿尔巴尼亚外)各国以及美国和加拿大共35国。1972年5月,美苏达成协议,筹备召开此会。1972年11月至1973年6月,在赫尔辛基举行35国大使级预备会议,商定议事日程。会议分三阶段举行:1973年7月3日至6日在赫尔辛基召开外长会议,协商会议讨论的范围和议程;1973年9月18日至1975年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专家会议,草拟“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1975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赫尔辛基举行首脑会议,签署“最后文件”。文件主要内容:欧洲安全和在科学、文化及其他方面进行合作等。后分别于1977年6月至1978年3月、1980年11月至1983年9月和1986年11月召开3次续会,其间还召开过各种专家会议。但没有达成实质性协议。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由欧洲国家及美国和加拿大参加的国际会议。早在1955年苏联首先提出了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就是欧安会的前身。1960年,勃列日涅夫先后3次提出召开欧安会,后经美、苏长期讨价还价,直至1972年5月,双方才就召开欧安会达成协议。截止1992年3月,欧安会共举行了3个阶段会议和4次续会。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Ouzhou Anquan yu Hezuo HuiyiConference on Security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旨在维护欧洲地区安全以及促进经济、科技、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的会议。简称“欧安会” (CSCE)。会议于1973年7月3日开始分阶段举行,至1975年8月1日结束。此后又召开一系列续会。最初,与会国包括除阿尔巴尼亚外的所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共35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东德与西德统一、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以及阿尔巴尼亚加入,至1992年3月,其成员增至51国。 ☚ 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 全面禁止核试验谈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