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检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维崧1625—1682

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清代文学家。“江左三凤凰”之一。“阳羡词派”创始人。清初“词家三绝”之一。十七岁补诸生,久不遇。晚年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预修《明史》,四年卒。因清癯多须,海内称为“陈髯”。有《陈迦陵文集》十六卷、《湖海楼诗集》八卷、《迦陵词》三十卷。
索引:陈维崧,其年,迦陵,检讨,陈髯;湖海楼。

检讨5261总结(工作)。粤语。广东广州〖kim35tߵou35〗。

检查;检讨jiǎnchá jiǎntǎo

【同】 都是动词;都有对存在的问题用心查找,进行自省;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异】 “检查”侧重于把错误、缺点认真而仔细地查找出来,以便总结经验,加以改进;语义较轻;适用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缺点、错误等抽象事物;可用于自己,也可以用于别人或事物;可以构成“检查员”、“检查站”等合成词。[例]车站全面~车辆,以迎接春运高峰的到来。“检讨”侧重于对缺点错误加以分析,追究其根源,有严格地自我批评的意思;语义较重;检讨的对象只能是缺点、错误;可用于自己或抽象的事物;可以构成“检讨书”、“检讨会”等词。[例]人家说咱名声不好,除不给写信,还叫我~哩。

检讨jiǎntǎo

查找自己的缺点或错误
 △ ~自己。
【同】反省 检查

检讨jiǎntǎo

❶ 〈动〉承认错误并挖掘根源:工作检讨│检讨自己的失误。
【同义】检查。
❷ 〈名〉检讨的文字形式:书面检讨。
【同义】检查。
❸ 〈动〉总结研讨:检讨上学期工作。

检讨

(同)检查

检讨jiǎn tǎo

❶ 总结分析;研究。1935年王新民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必须把过去的一切,加以检讨。”
❷ 找出缺点和错误,并做自我批评。1949年黄洛峰《出版委员会工作报告》:“一般讲,不论谁是谁非,我们认为党员干部和非党老干部,应该更多负一些责任,应该更多的进行自我检讨,领导上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更严格一些。”1949年萧也牧《我们夫妻之间》:“今天区里开检讨会,同志们批评她。”

自省

自省

自反 自问(扪心自问;抚心自问)内省 抚已 问心 以心问心
表示自问:抚臆
 表示反省自问:抚心
自省过失:求愆 顾愆 省愆
内心自省:省心
自省不足:思短
反过来反省自己:省躬反躬 讯验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反躬自省反躬自问 抚躬自问 反躬内省 反身内省 反身自省 返躬内省 抚躬自省 抚躬三省 扪躬自省 反身自问
反省自身的行为:省行
检查反省自己的错误言行:检讨
冷静下来自我反省:清夜扪心 午夜扪心扪心清夜
关上房门,独自自省过错:闭门思过 闭门自责 闭自责 闭门思愆 闭阁思过 闭阁引咎 闭阁自责
整肃自省:肃省
警悟自省:警省
每天自我反省:日省
自省后发现过错:省己知过
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三省
(自我反省:自省)

☚ 反省   辨认 ☛

整理方法

整理方法

捆束整理:束治
抚摸整理:抚理
调弄整理:调理
复习整理:温理
安排,收拾:赌当
编辑整理:料次
校勘整理:校理
查核,整理:检讨
依次整理:修列
修饰整理:饰厉

☚ 整理1   装设、支撑 ☛

研究

研究

究(究研;讲究;考究) 治(研治) 讨 论 摩 考(考查;考校) 揣摸 探索
学习研究:肆治
 阅读研究:览究
 讲习研究:讨论
 修习研究:讲求
讨论研究:讨击 论究 论考
 讲论研究:讲绎
 评论研究:评究
探讨,研究:讨探 探研 论求
 相互探讨研究:相切相磋
调查研究:调研
检查研究:检求
考查研究:考索 考锻
 考辨研究:辨究
审察研究:详究
会同研究:集诊
商量研究:商榷
 商讨研究:榷 磋摩
 切磋研究:摩研
征求意见,商量研究:询谋咨度
分析研究:披究
 提出疑问,进行分析研究:质疑辨惑
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考据
推求研究:推究
总结研究:检讨
默默地探索研究:沉吟
研究清楚:究明 研澄
(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研究)

另见:钻研 研求 探求 事物 学问

☚ 研究   研究的方面 ☛

研讨

研讨

磨(磋磨) 玩 榷(榷扬) 究讨发遣
研讨事物的规律、道理:研理
讲习研讨:讲考
切磋研讨:詟励 詟砥 詟错
互相切磋研讨:磨砻镌切
总结研讨:检讨
详细研讨:详讨
反复切磋研讨:磨砻淬砺
深入研讨:寻检 搜讨
不应研讨的问题不必去研讨:不食马肝毋食马肝
无法研究探讨:不可讨究
(研究探讨:研讨)

☚ 探讨   切磋 ☛

检讨jiǎn tǎo

检查、整理。白居易《与元九书》:“仆数月来,~~囊袠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首。”

检讨

官名。唐始置,集贤院有知检讨官。宋崇文院、国史院、实录院均置,掌修国史。北宋末讲议司、南宋初修政局亦置。金国史院、元翰林兼国史院称“检阅”。明于翰林院史官置,位次于编修,从七品,与修撰、编修共掌修国史,兼纂修、著述等事。亦与修撰、编修充任经筵展卷官,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收卷官。清沿置。明清此职无定员,多由庶吉士和三甲进士充任。清末改从五品。

检讨

检讨

官名。唐置知检讨官,宋置检讨官,元为检讨,明、清亦为检讨。掌修国史。元掌礼仪。《新唐书·百官志二·集贤殿书院》 注: “其后,又增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知检讨官、文学直之员。”《宋史·职官志四》: “国史实录院: 提举国史、监修国史、提举实录院、修国史、同修国史、史馆修撰、同修撰、实录院修撰、同修撰、直史馆、编修官、检讨官、校勘、检阅、校正、编校官。”《元史·百官志四》: “太常礼仪院: ……奉礼郎2员,奉礼兼检讨1员,并从八品。” 《明史·职官志二》: “翰林院: ……检讨 (从七品)。” 《清史稿·职官志二》:“翰林院: ……检讨〔初制从七品。自修撰以下,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并改从五品〕。”

☚ 兼管大臣   检阅 ☛

检讨

self-criticism

检讨

❶inspect (or review) work
❷make a self-criticism
~工作inspect work;review work/~得好make a sincere self-criticism / ~ 会 selfcriticism meeting; meeting to review work done/~书statement of self-criticism;written self-criticism

检讨

官名。唐集贤院有知检讨官,史馆有检讨,掌修国史。宋制崇文院、史馆均置检讨,掌修国史,以他官兼领,地位在编修官之下。又北宋末年曾置讲议司,南宋初年曾置修政局,都设检讨官。明清设于翰林院,秩从七品。进士经朝考改为翰林院庶吉士者,经过散馆考试之后,留馆任职,如原系三甲进士多授检讨,无固定员额,待遇与编修无异,一经授为编修、检讨,即为翰林官,非再经大考降等,不改他官(御史除外),如得京察一等记名,也得改外任升为道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