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柿蒂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柿蒂虫persimmon fruit worm柿树芽、枝、果实害虫。学名 Kakivoria flavofasciataNagano。分布于日本及中国的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台湾等省。为害柿和君迁子。成虫长5.5~7毫米,翅展14~17毫米。头,胸背中央,足及腹末均黄褐色,胸、腹部和翅紫褐色。前翅近端部有一黄色纹,由前缘斜伸向外缘,前、后翅缘毛均长。触角丝状,雄虫各节具短毛。后足长,栖息时举向后上方故称“举肢蛾”。卵近椭圆形,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淡粉红色。末龄幼虫长约10毫米,头黄褐色,前胸背板和臀板暗褐色,胸、腹部背面淡暗紫色,胸足淡黄褐色,中、后胸背面有X形皱纹,各腹节背面有一横皱。蛹长7毫米左右,褐色。茧长椭圆,污白色,外附木屑与虫粪。日本和中国均一年2代,以末龄幼虫在枝干皮缝和干基附近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化蛹,蛹期约15天。5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最盛。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害果,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在被害果内或在树皮下结茧化蛹。蛹期约10天。第一代成虫发生期7月,盛期7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害果期8月上旬至9月末,自8月下旬以后,末龄幼虫脱果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卵散产于果梗、果蒂、芽侧等处。每雌产卵10~40粒。卵期5~7天。幼虫蛀食果实,芽和嫩枝,多从果梗蛀入果内,蛀孔外有粪便,第二代幼虫于幼果内为害,被害果皮由青变灰白进而变黑枯干,有的先蛀芽和嫩枝,再蛀果。每头幼虫蛀果3~6个,末龄后于受害果内或枝干皮缝里结茧化蛹。第二代幼虫多于果蒂下蛀食,受害果提前变红变软脱落,残留果蒂。8~9月为害最烈,每头幼虫可蛀果1~3个。多雨高湿时转果较多,为害加重。防治方法是:越冬幼虫脱果前,树干束草诱集;发芽前刮除枝干翘皮,连同束草集中处理,消灭越冬幼虫。及时摘除虫果。天敌有柿蒂虫姬蜂,应注意保护和引放。成虫盛发期喷洒敌百虫、马拉硫磷、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等,可毒杀成虫、卵和蛀果前幼虫。 柿蒂虫persimmon fruit wormKakivoria flavo-fasciata Nagano,又称柿实蛾、柿举肢蛾。昆虫纲,鳞翅目,举肢蛾科。分布于华北、华中,陕西、山东、江苏、安徽、台湾等地;日本也有分布。寄主为柿树和君迁子。成虫翅展14~17 mm,体紫褐色;前后翅狭长,端部缘毛较长,前翅近顶部有一条由前缘斜向外缘的土黄色横带。末龄幼虫体长约10 mm.体背淡紫色,中、后胸背面有“X”形皱纹。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下结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卵多产于果梗与果蒂缝隙处;幼虫钻食柿果,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脱落。有转果为害习性。可采用刮树皮、摘虫果、绑草环等人工防治措施,辅以药剂防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