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画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画虎

画虎

汉族民间笑话。主要讲述:从前,有个县官假装斯文,不懂作画,却充当起画师来。有一次,他画了一只老虎,挂在墙上,自己欣赏一番,非常得意。这时。一个差役走过来,县官问道:“你看这画画的是什么?”善于奉承主子的差役虽然看见画得像猫,还是一股劲地连声赞道:“好画!好画!跟活的老虎一模一样。”县官一听,眉开眼笑。当即叫手下人拿十两白银奖给了这个差役。
第二天,另一个差役经过这里,县官又问:“这画画的是什么?”老实的差役说:“是猫,我的老爷。”县官一听,火冒三丈,差役一看,心里一惊,说:“老爷,我是说的老实话啊!”县官喝道:“岂有此理!竟敢把老爷我画的老虎说成是猫,该当何罪?来人,打他四十大板!”
第三天,县官又问第三个差役,这个差役顿了顿说:“老爷我不敢说。”县官说:“你怕什么?”差役说:“我怕老爷。”县官说:“那老爷我怕什么?”“老爷怕皇上。”“皇上怕什么?”“皇上怕老天。”“天怕什么?”“天怕云。”“云怕什么?”“云怕风。”“风怕什么?”“风怕墙。”“墙怕什么?”“墙怕老鼠。”“老鼠怕什么?”老鼠什么都不怕,就怕老爷这幅画。”县官听了直气得目瞪口呆。见《中国民间笑话选》。

☚ 屁股还在   画饼 ☛

画虎

 “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自从这两句话一说出口,中国人便一天没有出息似一天了。
 谁想得到这两句话是南征交趾的马援说的。听他说这话的侄儿,如若明白道理,一定会反问: “伯伯,你老人家当初征交趾的时候,可曾这样想过:征交趾如若不成功,那就要送命,不如作一篇《南征赋》罢。因为《南征赋》作不成,终究留得有一条性命。”
 这两句话为后人奉作至宝。单就文学方面来讲,一班胆小如鼠的老前辈便是这样警劝后生:学老杜罢,学老杜罢,千万不要学李太白。因为老杜学不成,你至少还有个架子;学不成李的时候,你简直一无所有了。这学的风气一盛,李杜便从此不再出现于中国诗坛之上了。所有的只是一些杜的架子、或一些李的架子。试问这些行尸走肉的架子,这些骷髅,它们有什么用?光天化日之下,与其让这些怪物来显形,倒不如一无所有反而好些。因为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着伪有的时候,决无创造真有之望。
 狗,鹜。鹜真强似狗吗?试问它们两个当中,是谁怕谁?是狗怕鹜呢?还是鹜怕狗?是谁最聪明,能够永远警醒,无论小偷的脚步多么轻,它都能立刻扬起愤怒之呼声将鄙贱惊退?
 画不成的老虎,真象狗;刻不成的鸿鹄,真象鹜吗?不然,不然。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功时便都是怪物。
 成功又分两种: 一种是画匠的成功,一种是画家的成功。画匠只能模拟虎与鹄的形色,求到一个象罢了。画家他深探入创形的秘密,发见这形后面有一个什么神,发号施令,在陆地则赋形为劲悍的肢体、巨丽的皮革,在天空则赋形为剽疾的翮翼、润泽的羽毛:他然后以形与色为血肉毛骨,纳入那神,抟成他自己的虎鹄。
 拿物质文明来比方: 研究人类科学的人如若只能亦步亦趋,最多也不过贩进一些西洋的政治学、经济学,既不合时宜,又常多短缺。实用物质科学的人如若只知萧规曹随,最多也不过摹成一些欧式的工厂商店,重演出惨剧,肥寡不肥众。日本便是这样: 它古代摹拟到一点中国的文化,有了它的文字、美术; 近代摹拟到一点西方的文化,有了它的社会实业: 它只是国家中的画匠。我们这有几千年特质文化的国家不该如此。我们应该贯进物质文化的内心,搜出各根柢原理,观察它们是怎样配合的,怎样变化的! 再追求这些原理之中有哪些应当铲除,此外还有些什么原理应当加入,然后淘汰扩张,重新交配,重新演化,以造成东方的物质文化。
 东方的画师呀! 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枝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

 

(1934年10月上海生活书店版《中书集》)


 赏析 这篇杂文主要提倡一种敢于突破一切陈规陋习的创造精神。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这种创造精神,才能前途无限,大有希望。文末几句,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希望有着几千年文明传统的祖国,能够凭借自己的创造力,昌盛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拿起画笔,“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让伟大的祖国腾飞起来,从而使文章的内容得到升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文章采用由小见大、层层推理的方法,使所论的主旨得以充分的论证。“画虎类狗”之说,原是讥讽那些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而被人耻笑的人和事。但这句话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果人人都怕“画虎不成反类狗”,连画笔也不敢拿,那还能谈得上成功吗?文章首先点明“画虎类狗”的出处,指出世人把它“奉作至宝”的危害,接着分析开去,指出成功亦有两种情形: 画匠的成功,只做到外形的相似,“求到一个象罢了”; 而画家则力求把握对象的精神,不仅形似,更要神似。正如茅盾所说: “专一临摹某一个人的面貌以求逼真的,只是真容画师之技俩; 艺术家的使命高过于真容画师多得多,艺术家不是真容画师”(《创作的准备》)。临末,又推而广之,由画画推论到物质文明的建设,以及日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说明任何事情,都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因袭守旧。
 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富有哲学思辩性。作者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使所论证的问题,大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画虎类狗”本是个否定性的命题,作者却反其意而论之,引伸出一种肯定性的命题。其中有些段落,哲理意味相当浓重。如“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着伪有的时候,决无创造真有之望”。这里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说明“无”与“有”、“伪有”与“真有”之辩证关系。又如说“画不成的老虎”,并不“真象狗”; “刻不成的鸿鹄”,也不“真象鹜”。这里又用现象与本质的哲学范畴,来讲明“象”与“不象”的对立统一关系。由于这些论述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因而使文章说理较为充分,且耐人寻味,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画虎

比喻事与愿违。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雕龙心已切,画虎意何成。”
○ 画虎刻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