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读音j·ia(ˋ),为ia韵目,属a—ia—ua韵部。古讶切,去,祃韵。
❶通“架”,架子。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j·ia(-),为ia韵目,属a—ia—ua韵部。古牙切,平,麻韵。
❶套在罪犯脖子上的刑具,用木板制成。
❷通“耞”,即连枷,为打谷的农具。

上一条: 下一条:

枷jia1

(动)❶驾(牲口):可那算啥牛?我拉来~起,两犁没犁出头,就睡在犁沟里不起来。(潮42)
❷比喻给人加上担子:大家选他当头头儿,他遭~起了,不好耍了。

枷gia53[kia]

❶套住
⊳有枷~𠲥(有枷子套着)。
❷用板凳等大件物体掷击
⊳给~过去(把它掷击过去)。

{}3842连枷。吴语。上海〖〗。衣架。闽语。广东揭阳〖ke55〗。犁辕。闽语。福建建瓯〖ka53〗、建阳〖ka53〗。梗阻;挡住。闽语。广东揭阳〖ke55〗。件事勿伊在底畔甜倒~,早住顺顺利利做直了事情没有他在里头不断地梗阻,早就顺顺利利做完了‖船拍横客中间二条柱~着船打横着被中间两条柱子挡住。脚在泥泞里走或给东西套住、夹住,进退不得。粤语。广东阳江〖ka33〗。~碰陷在泥泞里。妨碍;碍着。闽语。福建莆田〖〗、仙游〖〗。驾(牲口)。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克非《春潮急》二:「可那算啥牛?我拉来~起,两犁没犁出头,就睡在犁沟里不起来。」比喻给人加上担子。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大家选他当头头儿,他遭~起了。不好耍了。

枷jiā

古代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
 △ 木~。

旧时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锁︱披~带锁。

枷jiā

旧时套在罪犯脖子上的木制刑具:枷锁│戴枷。

枷jia

枷锁 梿枷

(同)梏 锁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農耕部 > 杷朳 > 耞 > 枷
枷  jiā

同“耞”。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具部 > 鉗枷 > 枷
枷  jiā

亦作“椵”。加於罪犯頸項之刑具。《玉篇·木部》:“枷,枷鎖。”《集韻·平麻》:“椵,囚械也。”《北史 · 宋繇傳》:“游道被禁,獄吏欲爲脱枷。”《 明律 · 獄具圖》:“枷長五尺五寸,頭闊一尺五寸,以幹木爲之;死罪二十五斤,徒、流重二十斤,杖罪重一十五斤。長短輕重,刻誌其上。”《水游傳》第五十一回:“知省差人把雷横捉拿到官,當廳責打,取了招狀,將具枷來枷了,押出去號令示人衆。”

*

BCCF
(一)jia❶古代加在罪犯颈脖上的刑具:~锁(比喻束缚)。
❷〈文〉农具名。连枷,打谷的工具(见《说文解字》)。
(二)jia〈文〉与“架(衣架)”同(见《礼记》)。

农具

农具

? 田具 佃具 生具 耕器 田器 农用 耒耜 耒耨 锄钩 钱镈 齐天鐥
农具名:杴 耖 耰 铁鎝 铁搭
古农具名:銛 梩 锋
一种铁首农具:钅尊
各种农具:百巧
切草的农具:
耕田用的农具:耕具
开沟松土具:耠(耠子)
播种具:耧(耧子;耧车;耧犁;摇耧) 耩子
敲打脱粒具:枷(麦枷;连枷) 耞(连耞;梿耞) 桲 连械
拍打谷物的一种农具:了了
挑柴草具:杈(杈子;竹~)
除草器:銐刀
锄地的农具:镈器
锄田的用具:铫耨 铫鎒
松土除草具:鎛 耨 桩
古代锄草的农具:耨 鎒
刨土具:镐(镐头;鐯镐;铁镐) 镢(镢头) 鐯钩
一种人力翻土农具:铧 锹
原始的翻土农具:
耕田起土的农具:釫 铧
铧和犁的并称:铧犁
灌田具:戽斗 竹戽
汲水具:辘轳 桔槔
龙骨水车:翻车
拖拉机:铁牛

另见:农民 耕种 除草 收割 使用

☚ 农具   锄头 ☛

枷锁镣铐等刑具

枷锁镣铐等刑具

钮镣
加在颈上的刑具:枷(枷锁;枷缭;榆枷;木枷;长枷;行~;立~;大~;铁~;沉~) 校 钳 桁杨 桎拲 械槢 木索
古束颈的刑具:钳铁
加在颈上和手上的刑具:钳杻 枷杻
枷和镣铐类的刑具:
束颈、肢的刑具:钳锁 锁杻 枷锁 枷鏁
束缚手的刑具:铐(铐子;手铐) 杻(杻锁;杻械;手杻;梃杻) 拲(拲梧) 拲(拲手) 镯子 手械 锁靠
古代木制的手铐:梏(梏拲;手梏) 木杻 木治
加在脚上的刑具:镣(脚镣;杻镣;重~;戴~) 釱 桎 杻械 杻锁 脚链
加在脚上或颈上的刑具:桁(桁杨) 大械
锁住手脚的刑具:锁镣 镣铐 镣钮 镣杻 镣靠 桎梏 梏桎
镣铐和锁链:镣锁
一种用铁环扣连的刑具:锁(锁链;枷~)
拘系罪犯人的刑具:锒铛(~入狱) 琅铛

☚ 刑具   施酷刑的刑具 ☛

用刑具

用刑具

加械于颈:枷(枷颈;枷脰;带枷;上枷)械颈 贯木
以铁束颈,着以赤衣:钳赭
戴着枷锁等刑具:关索 披枷带锁 披枷戴锁
 上枷并受刑:枷杖
身体套上枷锁:锢身
给人戴上手铐:铐 梏
用铁镣束足:鋜 系趾 戴镣 锁足

☚ 用刑   用耻辱刑 ☛

中国古代带于罪者颈项的木制刑具。秦、汉时把带在颈项的与带在手、足的统称“械”或“三木”,无专称。晋代始称“枷”。北魏规定大枷仅使用于“大逆、外叛”等重罪,其规格是,长一丈三尺,喉下长一丈,通颊木各方五寸。北齐时一般徒刑犯若不锁即带枷。北周时死、流、徒刑均带枷。隋、唐对枷的规格均有规定。唐代“盘枷”长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颊长二尺五寸以上,六寸以下;共阔一尺四寸以上,六寸以下;径头三寸以上,四寸以下。据《旧唐书·刑法志》载,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为了迫害无辜,曾于法外另制大枷十号,名曰定百脉、求即死、喘不得、突地吼、著即承、失魂胆、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破家。宋代,枷分二十五斤、二十斤、十五斤三等。明代法律规定:枷长五尺五寸,头阔一尺五寸,以干木为之,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重二十斤,杖罪重十五斤。清初,凡“窃盗”、“犯奸”、“赌博”、“逃军、逃流”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均可酌量加枷。康熙八年(1669)改为“囚禁人犯,止用细链(铁索),不用长枷”。枷反作为“枷号”刑具。即旗人犯军、流、徒罪,免于发遣服劳役,只带枷数十日即释放。枷的重量,初期定为重枷七十斤,轻枷六十斤。乾隆五年(1740)改定,应枷入犯俱重二十五斤,然例尚有用百斤重枷者。嘉庆以后,重枷断用三十五斤。

刑具名。用木制,两块木合起中间有大孔。用以夹住罪犯颈项。《资治通鉴·唐纪》: “又定枷、杻、钳、鏁、杖、笞,皆有长短广狭之制。”胡三省注: “械其颈曰枷。”

☚ 嘉石   枷号 ☛

古代刑具名。用以束颈的木制械具,晋以后流行。初无定制,有重逾百斤者。酷吏常以重枷讯囚,致人于死。隋、唐始定枷制。《明律·狱具图》: “枷长五尺五寸,头阔一尺五寸,以干木为之;死罪重三十五斤,徒、流重二十斤,杖罪重一十五斤,长短轻重,刻志其上。”

☚ 釱   杻 ☛

枷jiā

❶ (旧时套在罪犯脖子上的木制刑具) cangue
❷ (连枷) flail
◆枷锁 yoke;chains;shackles;fetters

枷jiā


❷ 金玉锁|披带锁

❹ 利锁名

*jiā

(9画)

【提示】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捺改点。

枷jiā

9画 木部 
(1) 旧时套在罪犯脖子上的刑具,用木板制成: ~锁。
(2) 用枷套住;上枷: ~打示众|把犯人~起来。

枷jiā

上古形声字。从木,加声。本用于“连枷”,是一种打谷的农具。中古又作为一种刑具名,是套在脖子上的一种方形刑具。组词如:枷锁。

枷★规◎次


jiā形声,从木,加声,本义为一种农具,用于拍打谷穗,使脱粒,也叫连枷;引申为旧时套在犯人颈项上的木制刑具。
【辨析】
枷/加/架/驾 见180页“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