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松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松属pinePinus,松科常绿乔木。染色体数2n=2x=24。 主要种类 松属约80多种。中国产20余种,自国外引进40余种。分两个亚属: 白松亚属(Subgen Strobus) 叶鞘早落,鳞叶不下延,叶具1条维管束。 ❶叶五针一束者:红松(P.koraiensis),高达50m;树皮灰褐色、纵裂,内皮红褐色;小枝密被柔毛;种子大,千粒重约450g。产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朝鲜、日本。偃松(P. pumila),别名爬松。高约6m,树干通常伏卧状,基部多分枝。产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日本北部。华山松(P. arman-di),树皮裂片不脱落,小枝绿色,种子大。产中国陕西、甘肃、四川、山西、河南、河北、云南、贵州及西藏东部的中山地带。海南五针松(P.fenzeliana),别名葵花松。高达50m,小枝淡褐色,叶细柔,种子形似葵花籽,较大。产中国海南、贵州及广西东南部1000~1600m山地。乔松(P. griffithii),高达70m,小枝绿色,叶、球果长而悬垂。产中国西藏、云南西北1600~3300m山地。台湾五针松(P. morrisonicola),与日本五针松接近,但小枝无毛。产中国台湾。毛枝五针松(P. wangii),小枝暗红褐色,密被柔毛;叶短硬。产中国云南南部500~1000m山地。华南五针松(P.kwangtungensis),与毛枝五针近似,但小枝无毛。产中国湖南、贵州、广西、广东及海南700~1600m山地。国外引进种:北美乔松(P. strobus),别名美国白松。高达60m;树皮紫色,深裂;分枝低,枝分层明显;叶细柔。原产加拿大东南和美国东北。日本五针松(P.parviflora),别名五钗松。小枝绿色,后为黄褐色,密被柔毛,叶细短,种子较大。生长较慢,常作盆景栽培。原产日本。 ❷叶三针一束者:白皮松(P. bungeana),树皮白褐相间呈斑鳞状;小枝灰绿色无毛。寿命达1000年以上。产中国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湖北及四川等地。 松亚属(Subgen Pinus) 叶鞘常宿存,鳞叶下延,叶具2条维管束;种鳞的鳞脐背生,种子具长翅。❶叶二针一束者:赤松(P. densiflora),树皮橘红色,浅裂。叶细柔,丛生短枝上。产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朝鲜、日本。樟子松(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干下部皮灰褐色,深裂,上部树皮及枝皮淡褐黄色,浅裂。抗风沙、耐干旱能力极强。产中国大兴安岭。油松(P. tabulaeformis),树皮褐灰色,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孤立老树分枝成层,树冠平顶;球果常宿存。寿命达1000年以上。产中国温带地区。马尾松(P.massoniana),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小枝淡黄褐色,针叶细柔,下垂或微下垂,针叶丛形似马尾。产中国中南部各地。黄山松(P. hwangshanensis),小枝淡黄褐色或暗红褐色,无毛;种子有红色斑纹。生于裸岩或石缝间者,10年生尚不盈尺,移之可供盆栽。抗风能力极强。产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800~1800m高山。长白松(P. sylvestriformis),树干通直,树皮红色,产长白山二道白河。欧洲赤松(P. sylvestris),树皮红褐色;叶粗短、扭曲,蓝绿色,冬季黄绿色。原产欧洲。旋叶松(P. contorta),树形差异极大,树皮小鳞状剥落,叶短、扭曲。球果熟时紫棕色。原产北美西部。黑松(P. thunbergii),树皮灰褐色至灰黑色,小枝淡褐灰色;叶刚硬。耐盐碱土。原产日本及朝鲜。 ❷叶三针一束者:长叶松(P. palustris),叶刚硬,长20~45cm,数针叶束形成莲座状;幼苗丝草状。原产美国东南。西黄松(P. ponderosa),高达75m,树皮淡黄棕色,下部枝下垂;叶长、扭曲。耐盐碱。原产北美西部。火炬松(P. taeda),冠形似火炬;嫩枝灰绿色,后变黄褐色或淡褐色。原产美国南部及东南部。湿地松(P.elliottii),树皮纵裂;鳞叶干枯后宿存,故小枝斑剥状;叶2或3针一束。耐湿地,可抗十二级强台风。原产美国东南部。加勒比松(P. caribaea),嫩枝粉绿色,后变黄褐色或淡褐色。可抗十级强台风。原产加勒比海地区。刚松(P. rigida),别名萌芽松。根颈处树干及枝常生不定芽。原产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在干旱多石的土壤中表现良好。展松(P. patula),纤细小枝略下垂,枝皮鳞状,淡黄红色;叶纤细,悬垂。原产墨西哥东部。 ❸叶多数五针一束者:卵果松(P.oocarpa),果球形至卵状球形;树皮厚,纵浅裂;小枝淡褐色,刚硬上举;耐干旱。产墨西哥西部和中美洲。 产地、分布与习性 自然分布于北半球,北至北极圈,常组成大面积纯林,很少跨越赤道。近年来广泛引种于南半球,在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松树已成为重要的绿化和风景树种。不同种类的分布区广窄差异甚大,每种松树的适应地区范围相去甚远。多数适应性广,具有广泛的生态幅度,适生于砂质酸性土,耐贫瘠干旱环境。特别是“两针松”,种子具长翅,随风远扬,在山脊石隙岩缝可飞籽成林。在高山岭巅经强风剪裁,形成矮曲林,或孤立木,或丛生,呈现虬干截冠,横枝垂崖,构成奇松怪石的特殊景观,如安徽黄山、九华山,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岭顶的各种松树群等。松树也能在裸露地飞籽成林,可保留母株获得更新。 繁殖栽培 种子繁殖。秋季采种,播种前是否需要层积催芽依种类不同而异。苗床育苗宜选酸性、湿润、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多在春季播种。近年来容器育苗得到广泛应用。以春季造林为佳,也可雨季或秋季造林。园林栽植宜用大苗。大树的移植应带土球并加以包扎,可事前对根系进行适当修剪。还可直播造林。营养繁殖通常应用于栽培种类和品种。高枝压条及嫁接(多用腹接)效果较好;扦插也可生根,但成活率低;还可用“松针束”扦插,它实际上是一种短枝扦插,经生长素处理可生根成苗。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❶松毛虫:油松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马尾松松毛虫(D.punctatus),云南松松毛虫(D. latipennis)和赤松松毛虫(D. spectabilis),可用赤眼蜂,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防治3~4龄幼虫;或用超高效的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幼虫。防治油松松毛虫、赤松松毛虫,还可在冬季用4cm宽的光滑塑料薄膜带在树干上围环,以阻隔地下越冬的幼虫上树。 ❷松梢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可使用杀虫眯、亚胺硫磷、杀螟硫磷乳液防治。 ❸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可用杀扑磷、喹硫磷等防治。 ❹柱锈菌病:茶藨生柱锈菌病(Cronartium ribicola),中间寄主(在中国东北及朝鲜)是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等,防治方法是清除中间寄主;防治栎柱锈菌病(C. quercuum)的方法是,在低湿高温的地方避免松栎混交; ❺松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 ophilus),喷洒杀螟硫磷乳液,毒杀传播该病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园林应用 松树枝繁叶茂,终冬不凋,苍劲、挺秀、青翠,老树尤显雄伟高雅,广泛应用于公园、绿地、居民区、墓地、厂矿区、商业中心及公共建筑等面积较大的风景区。油松、白皮松、华山松、乔松、北美乔松、展松、马尾松、黄山松等列植、孤植比群植更能显示松树优雅迷人的外观和分枝特性。有的种类可用作行道树;偃松、日本五针松等矮生观赏种类常对植庭前及门厅入口处,也常用作盆景;赤松、黑松、刚松、西黄松等则可用于营造海岸防护林。松类叶色多变(从蓝色至暗绿色)、质地多样(从细腻至粗糙),可产生多种景观效果。明代吕初泰《雅称》云:“松骨苍,宜高山,宜幽洞,宜怪石一片,宜修竹万杆,宜曲涧粼粼,宜寒烟漠漠”。指出了松树在造园上的应用范围以及与其他景物的配合方法。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松梅兰竹为“四友”、松竹梅兰芭蕉为“五清”、松柏槐榆梓梅为“六君子”,这些造景配植方式今亦适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