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内外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内外转等韵图往往把转分为内、外两转。比如《韵镜》分内转、外转各8摄,内转包括“通止遇果宕流深曾”,外转包括“江蟹山效梗咸臻假。”《七音略》、《四声等子》也基本相同。不同的版本里情况略有出入,比如《韵镜》假摄,享禄元年刊本、嘉吉元年写本一半归内,一半归外,而宽永本全归外。对内外转的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四种说法。(a)气出气入说。祝泌《皇极经世解起数诀》:“有开口而气出、合口而气出成声音谓之外转;有口开、口合而气入成声者谓之内转。”(b)开合说。戴震《声韵考》:“各等又分开口呼合口呼,即外声内声。” (c)反切用字说。熊仕伯《等切元声》引赵凡夫之说:照二组字反切下字通及三等者为内转,不通及者为外转。 (d)弇侈说。夏燮《述韵》说:“神珙分深摄为内转,咸摄为外转,但就声音之弇侈言耳,非论开合也。”这四种说法中,前两种说法已为现代学者所否定,后两种说法都有人支持。如薛凤生支持第三说,罗常培支持第四说。 内外转 内外转“内转”和“外转”的合称。《韵镜》四十三转中,有“内转”二十,“外转”二十三。根据《四声等子》和《切韵指掌图》,凡没有独立二等韵的摄叫做“内转”,包括十六摄中的“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八摄。这些摄里二等字只有正齿音;都用非二等字标目。有独立二等韵的摄叫做“外转”,包括十六摄中的“江”“蟹”“臻”“山”“效”“假”“梗”“咸”八摄。这些摄里,二等字有唇、舌、齿、牙、喉音,都用二等字标目。梁僧宝《切韵求蒙》:“通、止、遇、果、宕、流、深、曾八摄为内转。凡内转音,牙舌唇喉无二等字,独齿音具足四等也。”从元音看,罗常培认为“内转”指含有后元音[u]、[o],中元音[ə]及前高元音[i]、[e]之韵;“外转”指含有前元音[e]、[ε]、[æ]、[a],中元音[e]及后低元音[a]、[ɔ]之韵。 ☚ 转 内转 ☛ 内外转 025 内外转音韵学术语。内转和外转的合称。转是早期等韵图列图的名称,源出梵文《悉昙章》,取声韵轮转相拼之意。如《韵镜》、《七音略》分为43图,各图前面分注 “内转”或“外转”。《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合并43转为16摄,其中内转8摄,外转8摄。依照《四声等子》和《切韵指掌图》的定义,凡韵图中唇舌牙喉四音都没有二等字,只有齿音有二等字的韵摄,叫内转;凡唇舌牙齿喉五音都有二等字的韵摄,叫外转。通、止、遇、果、宕、曾、流、深8摄没有二等韵,所以注明内转;江、蟹、臻、山、效、假、梗、咸8摄有独立的二等韵,所以注明外转。又韵图中内转8摄都用非二等字标目,外转8摄都用二等字标目,这也标示了内外转的不同性质。 ☚ 等 摄 ☛ 内外转等韵学术语。内转与外转的合称。等韵图每图标明内转或外转。据《四声等子辨内外转例》,凡没有独立二等韵的韵摄叫做内转,如通、止、遇、果、宕、曾、流、深8摄;有独立二等韵的韵摄称为外转,如:江、蟹、臻、山、效、假、梗、咸8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