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杜诗详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杜诗详注

诗集注本。又名《杜少陵集详注》。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仇兆鳌(1638—1713后),字沧柱。鄞县(今属浙江)人。少从黄宗羲游,讲求性命之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经朝考选入庶常馆,后官至吏部右侍郎。《杜诗详注》系康熙三十二年(1693)仇氏五十六岁时编成。

杜诗从宋代起日益受人重视,注家蜂起,有千家注杜之说。仇兆鳌汇集各家注本,提纲挈领,疏通脉络,在对旧注斟酌取舍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搜博征,历时二十多年,完成了这部杜诗注本中集大成的著作。

仇兆鳌注杜诗,主要是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杜诗编年。仇兆鳌认为对杜诗“依年编次,方可见其平生履历,与夫人情之聚散,世事之兴衰”。鉴于前人的编年互有同异,仇氏便以黄鹤的编年考订为主,酌取诸家之说,重在取杜甫原诗彼此参证,对杜诗重新进行编年排比,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如《投简咸华诸子》,原误入成都诗,仇氏以之改属长安诗;《遣愁》、《赠虞司马》,原误入夔州诗,仇氏以之改入成都诗;《冬深》、《江汉》、《短歌赠王司直》,原误入成都、夔州诗,仇氏以之改入出峡后诗;《回棹》、《风疾舟中》,原误入大历四年,仇氏以之改属大历五年。其所言,大体正确。二、内注解意,即对诗的内容、立意、章句、结构进行分析或串讲,其位置在一章或一篇之末。内注征引自宋至清诸家之说,尤以征引明人王嗣奭《杜臆》为多,但更多的是仇氏自己的见解。其中分析多有精辟之处,显示出仇氏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三、外注引古,即征引古书,对典故名物进行解释。这一部分条目众多,征引宏富,充分反映出《杜诗详注》“详”的特点。如卷一《冬日有怀李白》仅五言八句,就注了“寂寞”、“书斋”、“终朝”、“尔思”、“更寻”、“角弓”、“短褐”、“风霜”、“还丹”、“日月迟”、“乘兴”、“鹿门期”十二条,其中“短褐”一条,便引了《战国策》、《史记》、《贡禹传》、《王命论》、魏文帝令五种,可谓详备至极。四、杜诗根据,即每篇后征引前人评论,或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或分析杜甫对某一诗体的贡献。如卷一《登兖州城楼》、《题张氏隐居二首》、《赠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兼呈李白》、《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后的评论便分别论述杜甫对五律、七律、七绝、五古、五绝的贡献,这些对读者均有参考价值。《杜诗详注》的缺点是时或烦琐冗沓,也有一些穿凿附会之处。以后施鸿保的《读杜诗说》,便是专对仇注进行纠误的。但瑕不掩瑜,《杜诗详注》仍然是迄今所有杜诗注本中最完整、最系统、最详备的一种,其影响也超过了其他注本。

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初刻本、康熙五十二年(1713)增补本、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杜诗详注》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杜诗详注》

《杜诗详注》

杜诗全集校刊笺注本,凡25卷。清仇兆鳌撰。唐代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以稷、契自许、怀抱忠君爱国和积极用世之心。遭遇生计仕途坎坷,饱经动乱流离之苦,对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腐败黑暗政治感觉深切,对人民的疾苦关怀至微,一并发之为诗,被后人誉之“诗史”。其诗歌艺术,众长融合,诸体兼备,既以古体鸣世,又藉律句惊人,风格集诸家大成,而以沉郁顿挫为主。其泽被后世,沾溉无穷,被论者推标为“莽荡乾坤独此人”。代表性作品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三吏”、“三别”、《登高》、《秋兴八首》等。仇兆鳌(1685~1717),鄞县(今浙江省鄞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等职。清初顺康两朝,治杜诗学者盛极一时,百年之间可以传世之作不下数十家。仇氏崛兴,汇各家之长,成一家言。其所引证之书,仅释典道藏亦引至一二百种。唐宋以来所有注杜与各种诗话,几乎搜罗无遗。其援引之书,近世未见传本者颇多。《四库全书》于清代所有注杜,存书者仅此一种,足见其价值。该书版本较多,以1979年中华书局重排标点排印本最为完善。其订正误字,改回清讳,卷首有“出版说明”、仇序及杜甫生平有关史料。卷1至卷23为诗,凡1439首;卷24为杜赋详注,卷25为杜文集注。附编部分包括元稹《墓志铭》、名家序跋记、咏杜、论杜等。此书诗文编年,以朱鹤龄所编《年谱》为主,略有增益,其注诗体例,于每首诗题之下,首先指明作诗时地,解释题目词语,及有关全诗之诸问题。诗文之下,先释大意,字句串解,时有评论发挥,其于词语注解,尤为详尽。注解诠释之后,又辑各家评论,但“凡与杜为敌者,概削不存”。如遇有于词语存歧义者,加以“附考”列举诸说异同,以广见闻。此书所采所论甚多细致精当。如注《房兵曹胡马》“真托死生”句,引《东观汉记》等4部古籍中马救主人的故事,又如评《望岳》诗,此望东岳而作也,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说得剀切中的。此书的缺点,前人述云:“尊杜太过”,常用封建道德观念曲解缘情之作。

杜诗详注

诗文注。清仇兆鳌(1638—1717)撰。二十五卷。兆鳌字沧注,自号章溪老叟,鄞县(今属浙江)人。康熙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未被重用。六十七岁时,呈进所撰《杜诗详注》而受知康熙帝,遂命总裁纂修《方舆程考》,升授翰林院检讨。旋即历经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翰林学士等职。此编系仇氏殚二十余年之精力撰成,广搜博取、潜心钻讨、几经增补而成。总一百三十余万言。此书前二十三卷为诗,凡一千四百三十九首;卷二十四为杜赋详注,共十篇;卷二十五为杜文集注,共十八篇。全书所列诗文,以编年为次。词语注解,尤为详尽,力求考取词语之由来出处,援引前人及当世注家之见解,极为审细。凡前朝、时人之别集、杂著、诗话。此编为一部集前人之大成的杜集著述,其占有资料之丰富完备,为他本远远不及。其中诸多资料,原书已佚,仅赖此以存, 《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援引繁富,而无千家注杜之陋习,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其不足处在于囿于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之说,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处,而援引他书,又多误记错引、舛谬疏略。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初刻本,五十二年(1713)增补重刻本,《四库全书》本等。一九五五、一九五六、一九六二年北京、台湾有刊本,以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重排标点排印本最为完善。

杜诗详注

杜诗详注

诗集注本。又名《杜少陵集详注》。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仇兆鳌(1638—1713后),字沧柱。鄞县(今属浙江)人。少从黄宗羲游,讲求性命之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经朝考选入庶常馆,后官至吏部右侍郎。《杜诗详注》系康熙三十二年(1693)仇氏五十六岁时编成。
杜诗从宋代起日益受人重视,注家蜂起,有千家注杜之说。仇兆鳌汇集各家注本,提纲挈领,疏通脉络,在对旧注斟酌取舍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搜博征,历时二十多年,完成了这部杜诗注本中集大成的著作。
仇兆鳌注杜诗,主要是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杜诗编年。仇兆鳌认为对杜诗“依年编次,方可见其平生履历,与夫人情之聚散,世事之兴衰”。鉴于前人的编年互有同异,仇氏便以黄鹤的编年考订为主,酌取诸家之说,重在取杜甫原诗彼此参证,对杜诗重新进行编年排比,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如《投简咸华诸子》,原误入成都诗,仇氏以之改属长安诗;《遣愁》、《赠虞司马》,原误入夔州诗,仇氏以之改入成都诗;《冬深》、《江汉》、《短歌赠王司直》,原误入成都、夔州诗,仇氏以之改入出峡后诗;《回棹》、《风疾舟中》,原误入大历四年,仇氏以之改属大历五年。其所言,大体正确。二、内注解意,即对诗的内容、立意、章句、结构进行分析或串讲,其位置在一章或一篇之末。内注征引自宋至清诸家之说,尤以征引明人王嗣奭《杜臆》为多,但更多的是仇氏自己的见解。其中分析多有精辟之处,显示出仇氏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三、外注引古,即征引古书,对典故名物进行解释。这一部分条目众多,征引宏富,充分反映出《杜诗详注》“详”的特点。如卷一《冬日有怀李白》仅五言八句,就注了“寂寞”、“书斋”、“终朝”、“尔思”、“更寻”、“角弓”、“短褐”、“风霜”、“还丹”、“日月迟”、“乘兴”、“鹿门期”十二条,其中“短褐”一条,便引了《战国策》、《史记》、《贡禹传》、《王命论》、魏文帝令五种,可谓详备至极。四、杜诗根据,即每篇后征引前人评论,或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或分析杜甫对某一诗体的贡献。如卷一《登兖州城楼》、《题张氏隐居二首》、《赠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兼呈李白》、《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后的评论便分别论述杜甫对五律、七律、七绝、五古、五绝的贡献,这些对读者均有参考价值。《杜诗详注》的缺点是时或烦琐冗沓,也有一些穿凿附会之处。以后施鸿保的《读杜诗说》,便是专对仇注进行纠误的。但瑕不掩瑜,《杜诗详注》仍然是迄今所有杜诗注本中最完整、最系统、最详备的一种,其影响也超过了其他注本。
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初刻本、康熙五十二年(1713)增补本、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 楚辞通释   全唐诗 ☛

杜诗详注

二十五卷。《附编》二卷。清仇兆鳌撰。仇兆鳌,字沧柱,晚号知几子,浙江鄞县 (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康熙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书乃康熙三十二年(1693)仇兆鳌为编修时所奏进。凡诗注二十三卷,杂文注二卷。后以逸杜、咏杜、补杜、论杜为附编上下二卷。每诗各分段落,先诠释文义于前,而征引典故列于诗末。其中摭拾类书,小有舛误者。如注 “忘机对芳草”之句,引高士传 “叶干忘机”。今高士传无此文。即 《太平御览》所载嵇康《高士传》几盈二卷,亦无此文。如此之类,皆不可据为典要。然援据繁富,而无千家诸注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有《四库全书》本,刻本还有清康熙武林三余堂刻本和芸生堂刻本。1921年扫叶山房翻印本。1930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