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粒细胞增多
嗜酸粒细胞计数>450/μl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增多的机理目前虽还不甚清楚,已知极大多数情况与免疫有关:T淋巴细胞能产生嗜酸粒细胞刺激促进物;免疫复合物,补体分解物(C
和C5a),以及通过IgE作用的立即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释放的多种物质(四肽类、组胺、花生四稀酸衍化物等)都有使嗜酸粒细胞趋化的作用。临床上,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因有:
❶寄生虫感染:蛔虫、钩虫、丝虫、鞭虫、蛲虫、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华枝睾吸虫、囊虫病、包虫病、绦虫病、阿米巴、弓形虫病、疟疾等;
❷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血清病、枯草热、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等;
❸皮炎、牛皮癣、湿疹、疱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天疱疮等;
❹血液系统疾病:何杰金病、结节病、恶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后等;
❺消化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
❻结缔组织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❼肿瘤:任何肿瘤,尤其在播散和坏死时;
❽其他: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心肌内膜炎(Loeffler内膜炎)、播散性嗜酸性结缔组织病、嗜酸粒细胞性淋巴肉芽肿、肺炎和胸膜炎复原期、照射后、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肺肾出血综合征(Goodpasturesyndrome)、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等。
各种原因中以寄生虫感染最常见。肠道寄生虫在肠腔内并不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但如大量附着在肠粘膜或向组织内移行可产生明显嗜酸粒细胞增多。过去所谓“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现已查明多为动物原性微丝蚴感染了人,少数为其他虫的感染,包括螨的感染。过敏性肺炎(Loeffler综合征)和迁延性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亦多由于寄生虫引起;内脏幼虫移行至肺部时也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时嗜酸粒细胞数可高至50,000/μl以上,骨髓内可出现嗜酸早幼粒细胞。圆线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增高也可较明显。“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指一组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而极少有幼稚细胞,可有肝脾肿大而长期生存的状态。嗜酸粒细胞在机体免疫功能中起作用,但长期高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组织浸润则对宿主不利。嗜酸颗粒中有一种蛋白,称为主要碱性蛋白,能杀死寄生幼虫,但亦可损害机体的细胞和脏器。在肺部此蛋白能损害气管粘膜细胞; 在血管内能损害血管内膜和心脏(心肌内膜炎)。故长期的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病人常有心血管和肺脏病变。本症的治疗主要应针对原发病。防止嗜酸粒细胞对脏器的损害尚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