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是一组以嗜酸粒细胞浸润肺组织及周围血嗜酸粒细胞高度增多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综合征,又称吕弗勒综合征(Loeffler Syndrome)。
本病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很多,最常见为狗、猫的蛔蚴通过肺部时分泌毒素引起,国内周学章等(1962)曾报道,可集体流行儿童蛔虫幼虫体内移行症。此外还有病毒、细菌(如布氏杆菌)、霉菌(孢子)、原虫(阿米巴)、寄生虫(钩虫、血吸虫等)、药物(如磺胺类)、花粉、食物(如鸡蛋)等,以及其他未查明的变应原。主要病理变化为嗜酸粒细胞于肺组织暂时性浸润。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且为散发性。
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发病缓慢,偶于胸部X线透视时发现肺部浸润,周围血有嗜酸粒细胞增高而诊断为本病。患儿常有轻微干咳、疲倦、食欲不振、头痛、胸痛,体温多正常或低热。一般无体征,少数肺部听诊闻及干、湿罗音。偶见重症,可有高热、阵发性咳嗽及哮喘等急性症状,如鼻扇、三凹症、喘鸣音等。肝脾可肿大,偶有胸腔积液。X线胸片可见云絮状斑片影,大小、形状、浓淡、位置均不恒定,可呈游走性或一过性,多于6~12天内消失。周围血白细胞多正常或稍增加,嗜酸粒细胞可增多至8~40%,最高达80%。部分病例粪便蛔虫卵可阳性。
肺部阴影消失后,周围血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重症有喘息、病期延长或反复发生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可缓解。驱蛔虫对肺部病变无影响,但发病一个多月后应常规给予驱蛔虫治疗。
预防主要加强小儿卫生宣教,避免蛔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