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2。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4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5



【注释】

1.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兵败自杀,其部下率军降唐。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基本结束。时杜甫流落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河南河北: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2.剑外:剑门以南,此代指蜀地。蓟(音ji)北:古蓟州州治在今北京东北。蓟北是泛指唐时幽州、蓟州一带地方,即今河北省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却看”二句:却看:回头看。漫卷:胡乱地收卷。欲:象要。

4.“白日”二句:纵酒,开怀畅饮;青春,指春天;作伴,与家人为伴。

5.“即从”两句:预拟还乡的路线,上句出蜀入楚,由西向东:下句由楚向洛,自南而北。巴峡,疑指长江上游四川巴县(今重庆市郊)至涪陵一带的山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为三峡中最长者,故此处概指三峡(包括瞿塘、西陵二峡)。便下:就下,再下。末句下原注:“余田园在东京。”东京即洛阳。

今译



从剑外蜀地

忽然传来

收复蓟北叛军盘踞之地的消息,

刚一听到这喜讯,

泪水就打湿了

我的衣。

再看看妻子,

愁颜也早九重天去,

我顺手将诗书卷起,

欢喜得几乎狂迷。

面对着白日晴空,

我要纵酒高歌,

趁着明媚春日,

正好伴我归还乡里。

我那高飞的神魂呵,

已从巴峡穿过巫峡,

又从襄阳转向洛阳而去。

精品唐诗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一家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捷报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当时,他一家寓居梓州。这时,河南、河北(黄河南北两岸的地区)被叛军占据的几个地区相继被收复,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兵败自杀,延续了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从此结束。剑外,指作者当时所在的梓州,即今四川省三台县。因地处剑门以南,所以称剑外。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即今河北省北部,是叛军的老巢。乱离奔走、流落异地的诗人,听到这一特大喜讯后,一瞬间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生平第一首快诗” (清代诗人浦起龙语)。诗的首句写狂喜之故,以下各句写狂喜情态。前三句写眼前表现,后四句写心中所想。时间上由“忽传”、“初闻”到“即从”、“便下”;空间则由剑外到“巴峡”、“巫峡”,再到“襄阳”、“洛阳”;动作上又由“却看”、“漫卷”、“愁何在”、“喜欲狂”,到“须纵酒”、“好还乡”,表达了他仓促间欲歌欲哭的行状与情感,非常生动感人。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接近结束,史朝义兵败缢死,河南、河北相继被官军收复。这时杜甫早因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叛变,流亡到东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他听到这样振奋人心的消息,一时惊喜欲狂,想七载干戈,生民疾苦,长期流浪,飘泊异乡,今日可以结束了。多年来妻子愁容在面,已成日常固定情态。杜甫想到,从此妻子再也不会有过去的那种愁苦了。而自身不仅可以结束流浪生活,还可以回到洛阳的故乡。这些思想和情感,跳荡在诗人的心怀,他好象不经过什么惨淡思索,脱口即吟成这样一首十分感人的即兴诗。

杜甫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喜意为中心,联结一切有关的思维动作;写动作,想情境,表兴奋,谈打算,这一切都是具体思维,有强烈的感情流注其中,不以景物寓情,加上节奏明快,所以情势发展迅速,有一种使读者收不胜收的兴奋和欣喜的情意从诗中溢出。

这首诗第一句就把全诗的题事写得绰绰有余,而其中的一个“忽”字,更在说事之外,传达了诗人久盼忽得的心情,全诗的喜兴皆系此端,并随诗人的意之所之,顺势生发开去。下七句诗承接着这个喜事,句句包含喜悦之情。初闻此讯的是诗人自己,他对于这场祸延天下的战乱,有切身体会,今日惊闻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而自己的家乡正在河南境内,有家归不得的那种时日已因此而成过去,所以诗人才如此地激动,不禁流下了惊喜的眼泪。诗人的身遇心感多是困苦悲愁,平日中妻子也为此承担了无数的身心的压力。热爱自己妻子的杜甫,过去向无事由能使妻子高兴,所有的常是泪眼相照。今日不同了,人间有了最令人兴奋的消息,他从自己的体验中相信,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妻子,妻子的愁容定会一扫而光。 “却看妻子愁何在”,以设问的语气写,重量无限加大,其中包括了过去时日的愁苦之重,以及今日一朝除却的欢欣。我们从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动作情态中,也能观照杜甫妻子的心情。从杜甫的许多诗中我们早知,这一对患难夫妻,不论是风雪相隔,还是天涯共月,或者是异乡流落,从来是忧戚相共,辛苦同尝的,不用说她自己也是久盼战乱平息的,就是仅从丈夫欣喜欲狂的情态中,她也能感受极大的快乐。后四句的喜,已由惊喜转向了欣喜,化作了希望,不论是放歌纵酒,还是春路还乡,都是欣喜之情的行动设想,艺术形象中物化了这种情态,生活实践中何愁没有通达的归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归心一骋,已经神驰到故乡。可惜世路崎岖,杜甫的预想并未有实现;此后七年时,他病死东去的舟中;又过了四十三年他的遗骨才被后人运回故乡。

清人浦起龙评注此诗说: “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得力全在次句,于神理妙在逼真,于文势妙在反振。三、四以转作承;第五仍能缓受;第六上下引脉;七、八紧申‘还乡’。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读杜心解》)这评点是很有见地的,特别是此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足见他对杜甫的认识之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