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归纳逻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归纳逻辑

归纳逻辑guina luoji

逻辑分支之一。有两个含义:其一是狭义的归纳逻辑的研究对象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或然联系的归纳推理;其二是广义的归纳逻辑的研究对象还包括在进行归纳推理、对假说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科学方法,亦称归纳法。归纳逻辑可分为古典归纳逻辑和现代归纳逻辑。
古典归纳逻辑主要包括枚举归纳法、消除归纳法及提出、验证假说的方法。
枚举归纳法。是从枚举一类事物中的若干分子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得出该类事物的所有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逻辑方法(见归纳推理)。由于枚举归纳法只依据枚举事例的数量,而结论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其结论不具有必然性。但通过枚举归纳法得到的结论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假说。
消除归纳法。主要指F·培根的“三表法”和“排斥法”相结合的归纳法及J·S·密尔提出的求因果联系的五法。其共同特征是:根据所研究的对象有选择地安排事例或实验,然后通过比较消去某些假说,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F·培根的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在对经验材料进行整理概括时,先用三表法:
❶具有表,用以罗列具有被研究性质的实例。
❷缺乏表,用以罗列不出现被研究性质的实例。
❸程度表或比较表,用以罗列被研究性质出现变化的实例。在此基础上用排斥法排除掉表上所罗列事例中的不相干因素,使剩下的唯一因素能被断定为是被研究性质的原因。
假说方法。假说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未知的事物或规律性作出的假定性解释。假说不同于幻想,它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为依据;也不同于科学理论,它具有推测性,有待检验。假说可用“如果p,则q”表示。p表示假说的基本观念;q表示它预言的未知事实。例如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关于“天体演化的假说”等。检验假说时,如果结果是非q(与预言的事实相反),则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否定这个假说。如果检验的结果是q,应用以下推理形式:如果p,则q,q,所以,p,这个假说就得到暂时支持或叫确证。排除或接受一个假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往往不能一次完成。应用假说方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检验、修改、排除或确证假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需应用归纳也需应用演绎。
现代类型。现代归纳逻辑指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不同于培根和密尔所代表的古典归纳逻辑的一种新的关于归纳方法的理论。其主要特点是与数学里的概率统计相结合。现代归纳逻辑在理论方面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用数理逻辑的工具对归纳推理进行系统的、形式化的研究,构造出许多公理系统。在作用方面,许多逻辑学家认为,现代归纳逻辑不是科学发现和证明的工具,而是根据检验的结果对假说作出评价的方法。现代归纳逻辑主要有“经典”数理统计、概率逻辑、模态归纳逻辑及因果陈述逻辑等类型。目前现代归纳逻辑正处在进一步深入研究阶段。

☚ 充足理由律   归纳推理 ☛
归纳逻辑

归纳逻辑

指以特殊(或个别)的事实为前提,作出关于一般(或普遍)性结论的逻辑学科。归纳逻辑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它研究归纳推理。传统逻辑研究了两种归纳推理形式: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在完全归纳推理中,由于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和结论断定的范围相同,所以结论具有必然性。不完全归纳推理是归纳推理的典型形式。它在前提中只考察了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结论却对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作出断定。由于结论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所以结论不具有必然性,而是或然性的,即它的结论可能真实,也有可能虚假。另一方面,归纳逻辑研究了一些较为简单的逻辑方法,其中主要是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此外还研究了观察、实验的方法,假说的方法,概率和统计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所获得的结论,都不具有必然性,而只是或然性的。在现代,有的逻辑学家使用了数理逻辑方法,对传统逻辑中的一部分因果归纳方法加以分析和处理,使之系统化。有的逻辑学家借助模态算子“可接受”、“拒绝”、“不被拒绝”,构成了归纳演算系统。逻辑史上曾出现过推崇归纳贬低演绎和推崇演绎贬低归纳的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有片面性。在人们的思维中,不可以没有归纳,也不可以没有演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的逻辑   完全归纳推理 ☛

归纳逻辑

inductive logi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