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服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服制fú zhì一作“忧服”。宋代市语谓服。《绮谈市语·举动门》:“服: 忧服; 服制。” 服制 服制服丧。林则徐《与梁章钜》:“~未除,理不宜赴。” ☚ 素服 成服 ☛ 服制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规定亲属的范围、指示亲等,即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制度。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 服制fúzhì❶服饰制度,历代统治者根据不同身份等级颁定的有关服饰的规章制度。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天子服有文章,夫人不得以燕飨,公以庙;将军大夫不得以燕飨,以庙,将军大夫以朝官吏;以命士止于带缘。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敢服狐貉,刑余戮民不敢服丝玄 服制 021 服制古代以丧服规定亲属的范围、指示亲等,即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制度。用以调整民事法律关系并作刑事法律上判罪定刑的一个标准。中国封建社会由父系家族组成,重父宗。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称本宗九族。九族的亲属不论直系旁系,均为有服亲属,死为丧服。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而分为五种,即五服: ☚ 类推 古代户籍制度 ☛ 丧服/斩衰/齐衰/疏衰/期服/不杖期/大功/小功/缌麻/锡衰/疑衰/易服/税丧/厌冠/绖/弁绖/麻衣/承重/袒免/扱衽/成服/从服/大功小功不讳/释服 ☚ 方相氏 丧服 ☛ 服制 服制典制文献。北魏崔光等撰。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平原贝丘(今属山东)人。历官车骑大将军、恩县,侯。《北史·安丰王延明传》载,此书由侍中崔光与元延明撰定。《隋书·礼仪志》载,后魏道武帝天兴初年,诏议曹郎董谧撰《朝飨仪》,以未知古式,多违旧章。孝文帝时仪曹令李韶重订之,仍未完善。至孝明帝时,又诏崔光与安丰王延明、博士崔瓒,择其议,大造车服定制五辂,规定高车驾三马;庶姓王侯及尚书令仆以下列卿并给轺车,驾用一马,或乘四望通幰车,驾一牛。自此以后,条章粗备。北齐咸取用之。旧列史部典制类。已佚。 ☚ 金国节要 周书注 ☛ 服制皇帝与百官的章服制度。《史记·孝文帝本纪》说:“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其时冕服,皆玄衣纁裳,此为章服制度之始。后渐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礼服的图案,礼服上画有若干图案即称为若干章,东汉明帝时定皇帝的礼服为十二章,三公、诸侯九章,九卿以下七章。魏晋因而不改。隋代承北朝之制,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大业初,炀帝参照古制,定章服之制,令五品以上通服朱紫,六品以下兼用绯绿,胥吏用青色。唐制,官员的服色依散官的高低而定,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六品以下至流外通用黄。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又令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中央高级职事官其散官不及三品的可以赐紫,不及五品的可以赐绯,地方的都督、刺史,其散官不及五品的可以借绯,离任时则停。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又诏“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线绯,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并鍮石带。”唐代高级官员又有佩饰鱼符之制。由于赐紫、赐绯者例赐鱼袋,故常以赐绯鱼袋表示对官员的宠异。在军队中赏金银鱼袋者,离开军队时不得佩用。开元时常以金银鱼袋数十枚付军将,对有军功者赐以鱼袋。安史之乱以后,武人得鱼袋人数更多,章服赐借制度更形贱滥。唐以后章服之制,大致相同。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规定自大总统以下各级官员均有大礼服与常礼服,并配以勋章与狮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