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意象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意象研究 意象研究意象,源自拉丁文imago(英文是im-age),本指影像或复制品,后来指诗歌(或其他文体)里的具象因素。大多数诗歌技巧如比喻、借代、摹状、比拟等,均与意象运用有关,因此辨识和剖析意象是诗歌研究和鉴赏的重要方法。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意象研究渐成时尚,但关于意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有人强调它诉诸视觉的具象性质,认为“它是文字制成的图画”(C·D·刘易斯);有人强调它对于各种感觉的复制功能,认为它是“任何感官经验在诗歌中的再现”(C·布鲁克斯和R·P·沃伦);也有人强调它荷载各种抽象事物的兼容功能,和它像火花般闪现的瞬时性——它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体”(庞德)。定义的混乱,造成了分类的繁杂。美籍华裔学者刘若愚建议,最好按照意象种类分别界定。在《中国诗艺》(芝加哥,1970)中,他先把中诗意象分作单纯意象和复合意象两类,并且界定说,前者是“一种词语的表达,它能引起实在的感觉和图画般的联想”;后者是“两件事物并置、对照,一物替代另一物以及一种经验由另一种所假托的词语表达”。然后,他又把复合意象分作四个亚类:并置意象(如“春天树”和“日暮云”)、比较意象(如“江上柳如烟”)、替代意象(如以“秋波”代“眼光”)和转借意象(如“四更山吐月”中的“吐”字)。于是,他得到了下述意象体系: ☚ 非连续诗学 意象统计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