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意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意趣

意趣

语出张炎《词源》。张炎云:“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张炎评东坡《水调歌头》中秋词、姜夔《暗香》、《疏影》词等“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故词之意趣须独创、高远。强调词以意趣为主,亦即强调词人审事立意之重要,表现了词尚雅正的美学观。

☚ 意脉   理趣 ☛
意趣

意趣

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主要是指创作主体以鲜明的思想情感为主导进行审美选择而创造出来的文艺作品的审美意蕴和独特风格。只是历代论及者,有偏有全,不尽一致。宋惠洪《冷斋夜话》云:“意趣所见,多见于嗜好。欧阳文忠喜士为天下第一,尝好诵孔北海‘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范文正公清严而喜论兵,尝好诵韦苏州诗‘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东坡友爱子由而性嗜清境,每诵‘何时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山谷寄傲士林,而意趣不忘江湖,其作诗曰(略)。”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三引《西清诗话》语云:“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家视渊明,犹孔门视伯夷也。”这是论诗之意趣,较偏重思想情感的例子。明汤显祖论戏曲也强调思想情感的决定作用,不过又兼指创作主体和审美客体。其《与宜伶罗章二书》云:“《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相同了。”其《答吕姜山》亦云:“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汤显祖讲意趣,强调的是鲜明强烈的主体意识主导下进行的审美选择。明谢肇淛《五杂俎》批评“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事……取其省而不费目力,若写生等画,不得不精工也”。清黄钺《二十四画品》谓“意趣高妙,纵其性灵”。二家对主体意识的态度虽然不同,但都认识到它对作品意趣的决定作用。文论家谈意趣的另一种类型,则较侧重于主体的审美取向和作品的审美品格。苏轼《答李方叔书》云:“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明李开先《塞上曲后序》云:“客有读中麓子《塞上曲》者,以序所称引乃五言律诗,非七言绝句,与所作漫不相类。中麓率然应之曰:诗在意趣声调,不在字句多寡也。”各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意趣同语言文字等艺术形式诸要素的关系,但实质上还是来自作家对艺术与生活的认识和体味。也有人从兴象、格调、风韵着眼论述意趣。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二:“初唐词藻丰饶,而气象宏远。中唐格调流宛,而意趣悠长。”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诗之妙谛,在不即不离,若远若近,似乎可解不可解之间。即严沧浪所谓‘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但可神会,但以迹求’。司空表圣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也。盖兴象玲珑,意趣活泼,寄托深远,风韵冷然,故能高踞题颠,不落蹊径,超超玄著,耿耿元精,独探真际于个中,遥流清音于弦外,空诸所有,妙合天籁。。”意趣之流宛、活泼虽然体现于格调、兴象、风韵,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的主导下所作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审美选择。所以有的理论家谈意趣,特别强调审美独创性。如宋张炎《词源·意趣》云:“词以意趣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接着他列举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冰肌玉骨);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姜夔赋梅的两首名作《暗香》、《疏影》。最后评曰:“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但上列诸作抒写的主体情怀,创造的艺术境界,内涵的审美义蕴,具体的美感特征,各不相同,并非都是兴象玲珑、超以象外。主体情意的复杂性,审美客体的多样性,艺术方法的丰富性决定了人们讨论“意趣”的多种视角”

☚ 兴趣   理趣 ☛

异趣;意趣

◉ 异趣yìqù 
❶不同的志趣、情趣。〈例〉各有~/ 沈亚之的传奇文皆以华艳之笔,叙恍惚之情,而好言仙鬼复死,尤与同时文人~。
❷不同于一般的趣味。〈例〉~横生/ 别有~/ 钟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近〉妙趣。
◉ 意趣yìqù  意味和兴趣。〈例〉~十足/ 毫无~/ 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近〉趣味/ 兴味/ 意味。

意趣

辞趣之一。 即辞的意味。 指语言文字在意义上的情味或风致。 辞的意味, 一是由于语言文字的历史或背景所形成的。 如词句所附着的个人情趣、 流派气味、 时代精神、地方色彩等。就词语来说,有术语、俚语、 方言、 古语词等, 它们各有色彩和情味。 比方说,用方言就会显现出地方风味,产生出特有的情趣。二是由于语言文字的上下或左右的影响所形成的。 往往将一个辞,换了它的上下文,就可换出一种新辞趣。如 “风流”一词, 在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句中,是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意思;在“他风流倜傥”中,是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意思; 在 “那人有不少风流韵事”中,是指男女间放荡行为的意思。“风流”的不同意义和情味, 是借助上下文的影响表现出来的。 利用背景风味和上下文关系是调和辞味的常用方法。 参见“辞趣”。

意趣yì qù

意味和情趣:第一立意要紧,若~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四八·1113)(宝玉)看至此,~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二一·468)

意趣

意趣

在文艺作品中作者借助艺术形象和意境中的思想内容所创造的一种意旨和趣味融和的审美趣味。它是思想和艺术的统一,又称“理趣”、“旨趣”。朱熹《小学·嘉言》:“程伊川曰:‘教人未意趣,必不乐学。’”意趣讲求真、新、妙。它能用形象的展示把读者的兴趣和思维引向预定的思路,收到巧妙的艺术效果,具有一定的诱导力; 它又能以表面的不近情理而造成心理感受上的神似,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具有一种特殊的认识作用;还能以作品的内容调动读者的生活积累,和读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使读者具有情感性质的认识功能。意趣作用于欣赏者的理智,是文艺作品的认识性因素。具体运用时,要把握好通过形象说理的原则,切忌概念化。在揭示作品的思想内容时,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生动性。

☚ 色调   理趣 ☛
意趣

意趣

意致 气味 兴会
有意趣的:涉趣
言论、文辞的意趣和情调:词致
识见意趣:识致
自然的意趣:真意 天意 灵志 灵机
山野的意趣:野意
不同的意趣:异趣 殊趣
美妙的意趣:妙趣(~无穷;~天成)
高妙的意趣:高意
众多的妙趣:众妙
新奇的意趣:奇致
高雅的意趣:雅致
古雅的意趣:古趣 古味
风流文人的优雅意趣和情思:周情柳思 柳思周情 周情孔调 周柳情思
高远的意趣:远意
精妙的意趣:精趣
言辞的意趣优美:辞趣翩翩
美妙的意趣洋溢而出:妙趣横生
意趣不同:异致
意趣和兴致全无:意兴索然 意味索然
(意味,情趣:意趣)

☚ 情趣   情致 ☛

意趣yì qù

❶旨趣,志趣。《南史·萧惠开传》:“~~与人多不同。”
❷情绪。《宋书·胡藩传》:“桓玄~~不常,每怏怏于失职。”

意趣yì qù

❶旨趣。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序》:“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
❷情绪。《医学心悟·伤寒兼证》:“百合病,行住坐卧,若有神灵,其人默默然意趣不乐。”

意趣

interest and char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