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窑
中国陶瓷主要产地。窑址在今江西景德镇市。该地制瓷始于东汉,南朝晚期已颇具名声,两宋大盛。宋初名昌南,北宋真宗景德 (1004—1007) 年间改今名。宋元之际受战乱影响,一度萧条
元中叶恢复。 从明代至清代, 在制瓷技术、 品种、产量、质量及装饰技巧上均有长足进步。清末趋向衰落。以烧制青白瓷闻名于世,影响及于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广大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青白瓷系。青白瓷因是景德镇诸窑所产之代表性瓷器、景德镇唐代属新昌县,县治在镇北浮梁,故又称“
梁陶器”。 此瓷北宋中叶创烧成功, 瓷坯极薄、釉色白而隐现青色,坯体上雕有暗花,内外均可映见,兼有唐代青瓷、白瓷两种特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亦有刻、划花纹。瓷胎素肌玉骨,精巧雅致,质地似玉。又因景德镇宋属饶州,该处玉器极为著名,故喻为“饶玉”。北宋取仰烧法,产品精美。南宋制品因怕高温倒窑而窑温偏低,故瓷胎不如北宋致密,釉色稍暗,遂使福建青白瓷后来居上。广东、浙江、安徽、广西等地均有烧制。晚清、民国以来,青白瓷又叫“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