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水土保持的生物恢复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水土保持的生物恢复技术

水土保持的生物恢复技术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恢复治理技术。生物恢复技术分为土壤改造技术、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水生动物恢复技术、小流域综合整治技术等。
土壤改造技术。是指对没有生产能力的土壤(如沙地、盐碱地、荒漠化土地等),进行生态恢复,使其具有生产能力或生态功能的技术。对盐碱地的土壤改造技术主要是水灌和种植。水灌可以滋生微生物,改良土质,使之恢复良性生态功能。选择适宜的草种或树种进行种植,也可以改良土质。对于沙地、荒漠化 (沙漠化) 土地的改造技术,主要是种植,即选择耐旱的草种或树种进行种植,防沙固沙,使沙质土壤建立起新的良性的生态系统,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根据土地退化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被的恢复与重建途径。主要有: 对于正在发展的退化土地,其植被、土壤等变化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可采取自然恢复的过程,最终使生态系统趋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对于强烈和严重发展的退化土地,由于地表割切破碎,植被在劣地发育,其恢复难度较大,则需配以适当的人工措施,达到控制土地退化、水土保持的目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技术手段有保护天然林 (特别是热带雨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种草、人工植树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包括自然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级或无害化的过程。微生物具有来源广、繁殖快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对其进行筛选、定向驯化、富集培养,可以对大多数有机物质实现生物降解处理。
水生动物恢复技术。利用水生动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的原理在于食物链效应,即维持水体中食鱼性鱼类、食浮游性鱼类、浮游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平衡,通过放养食鱼性鱼类来减少食浮游性鱼类的数量,从而保护了摄食藻类的浮游生物的数量并最终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水生动物可有效地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延长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提高生物净化效果。浮游动物可以起到对初级生产力; 营养级间生态转换效率; 高层捕食者及水层—底栖耦合关系的控制作用。底栖软体动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应,可以增加系统稳定性,促进物质能量循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小流域综合整治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一个坡面或小流域坡地的持续生产力,是小流域综合整治技术追求的目标。小流域综合整治技术包括: 高效立体种养技术; 有机物多层次利用技术; 生物防治植保技术; 再生能源工程技术; 农工相结合的配套生态工程技术。

☚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生物恢复效益监测 ☛
000005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