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道学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道学派北宋程颢为代表的学派。因颢号明道故名。主要人物有刘绚、李吁、谢良佐、杨时、侯仲良、刘立之等。其伦理思想上承孟子、周敦颐,同时也推崇张载《西铭》。把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提到“天理”的高度,认为它们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规定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主张“仁”是“天理”在人心中的体现,为学“须先识仁”《二程集·遗书》卷二上)。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通过“诚敬”,使心寂然无事, “内外两忘”、 “廓然大公”,以“穷理”、“尽心”,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该派思想开启了陆王心学之源。 明道学派 明道学派北宋以程颢为代表的学派,因颢号明道,故名。程颢是宋代理学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的重要人物。他早年奉父命,从周敦颐问学,受其熏陶,立志于孔孟之道,泛览诸家,出入于释老,“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程氏文集·明道先生行状》)。其学说本于孟子,融合诸家。他认为,“天者理也”,“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宋元学案·明道学案》)。天理是他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他把“理”作为宇宙的本原,认为它永恒存在。他认为天道的内容是生,“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德曰生”(《宋元学案·明道学案》)。他又称天道为仁,把本来属于伦理学上的概念仁,上升为宇宙的本体。提出“定性说”,认为性无内外,人与万物为一体,明白这个道理的为“仁者”,“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宋元学案·明道学案》)。人如果知道物我一体,其心就澄然无事,无事则定,定则明,就可以进入圣域。他的所谓“定性”,即是“定心”。他的《识仁篇》中“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之说为陆九渊、王守仁继承,成为心学之先导。他毕生讲学授徒,影响很大,最有名弟子为“程门四先生”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大临。 ☚ 濂溪学派 伊川学派 ☛ 明道学派以北宋程颢为代表的学派。程颢,字伯淳,河南洛阳人。因颢号明道,故名。颢早年就学于周敦颐,与其弟颐世称“二程”,并为理学奠基人。他认为“道”是形而上者,“器”是形而下者。“天”即“理”、即“心”,“天地本无二”,“天地之用,皆我之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其社会观,则从“大小有定”观点出发,竭力维护三纲五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其学说本于孟子,亦吸收道家庄子和佛教禅宗思想,以“理”为宇宙本源,又以人心之“仁”为“理”的体现,强调通过“诚敬”功夫而认识“仁”,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与其弟程颐论天理有某些不同倾向,为后来陆九渊、王守仁开启了心学之源。主要人物有弟子杨时、谢良佐、侯仲良、刘安礼等。杨时、谢良佐始师于颢,颢殁,则师事于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