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需求问题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❶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即货币需求由什么决定。
❷经济对货币的需要量是多少以及如何确定的。这些问题是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货币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得到高度的重视而不断地发展着。
早期探索 早在16~17世纪,许多经济学家如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中就模糊地提到了货币需要量问题。法国的波丹、意大利的丸茶铁、英国的洛克、休谟等人则明确提出,人们需要货币不是为了货币本身,也不是为了把它作为价值贮藏手段,而是因为它具有购买力,并据此提出了货币需求理论的前身一简单的货币数量说。进入20世纪后,西方经济学家广泛开展了对于货币需求的研究。1907年美国的甘末尔首次利用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数量说公式提出了货币需求的概念,这给了另一个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以很大启发。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发表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并认为旧数量说提出的物价随货币量变动而变动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物价是随流通货币的数量而变动的,所以应把注意力放到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的研究上去。显然,费雪的研究比他的前人进了一步,不过在他的交易方程式中,货币需求的概念仍未清楚地表现出来,只是和货币供应一样隐含在这一方程式中,因而仍属是一种简单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方程式一经提出即在学术界广为流传。与此同时,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和庇古则又倡导了另一种关于货币需求的学说一“现金余额说”。该学说是从克服现金交易的缺点出发来建立其理论的。其要点在于说明人们所欲保持的货币量即手中所持有现金余额是决定货币购买力(或物价)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如费雪所认为的那样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决定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的。所谓货币需求应指人们所持有的现金余额。
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现金余额说,一般认为它不仅真正建立起了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且从历史看,它关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析却给后人以很大启示,凯恩斯就是在现金余额说基础上进行发展而提出其独特的货币需求理论的。
凯恩斯的分析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为代表,是对现金余额说的补充和修正,第二阶段以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标志,凯恩斯提出了独特的货币需求理论。他在这本著名的论著中对传统的理论提出了挑战,被称为“凯恩斯革命”。体现在货币方面,凯恩斯的理论轮廓就是:为建立宏观的货币经济学,围绕有效需求理论,以历史观一未来不确定为指导,以所得支出分析和利率函数分析为方法,以经济主体的意志特别是流动性偏好为主要因素而展开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所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或投机需求理论。这一理论包括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分析,无论在内容上、方法上都使得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后人继续深入探讨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也为货币需求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更广阔的领域。
现代货币主义的贡献 到5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世界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问题,货币数量论重新活跃起来,一些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形成了货币主义学派,其理论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芝加哥大学的弗里德曼就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现代货币数量论一抬头就向凯恩斯主义进行了猛烈抨击。尽管在他们的理论中揉进了不少凯恩斯的东西,但他们认为凯恩斯的理论特别在货币理论方面有许多错误,因此要对“凯恩斯革命”来一场反革命。他们从理论前提、货币特性分析、货币需求因素分析和政策意向四个方面对凯恩斯货币理论进行批判的同时,重新表述了货币数量说,并提出了所谓新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的《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一文中指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所得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对货币购买力的需求理论。他把货币量还分为名义货币量和实际货币量。所谓货币购买力是指实际货币量。货币数量说要讨论的就是那些影响人们对实际货币需求的经济变量。对拥有财富的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和企业)来说,货币是一种资产,是拥有财富的一种方法,对企业来讲,货币是一项资本,是生产劳务的一种来源,可与其他生产性劳务合并来生产该企业所出售的产品,因此,货币需求又是资本理论上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弗里德曼将一般需求理论作为分析的起点,就象一般消费选择理论所揭示的那样,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权益,以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从这四个因素考虑,弗里德曼就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函数。由于弗里德曼将货币需求看作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地位和创立了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以及他建立多元函数,强调实证验定的创新,使得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又进了一步,特别是使当代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局面。
凯恩斯学派的进一步研究 正是在凯恩斯和货币学派的影响下,货币需求的研究愈渐深入,各种新观点、新理论不断涌现。沿着凯恩斯的理论脉络,凯恩斯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对货币需求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扩展。这主要有鲍漠的“平方根法则”、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帕廷金的“实际余额说”以及“流动性陷井”说“和临界利率理论”等,进入八十年代后,凯恩斯学派在货币需求理论方面继续进行着探讨,其特点是:在理论分析上似乎比过去更注重结合实际,也更全面、更详细了,如魏因特劳布关于货币需求七个动机的分析就体现了这个特点。效法弗里德曼采用计量经济学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的方法,许多经济学家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论分析,而是要求进一步作出实证上的检验。从50年代末起,货币需求已成为实证研究的重点,各种新的货币需求预测模型纷纷建立起来。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弗里德曼的“以收入函数为主的模型”,D·莱德勒的“以财富函数为主的模型”,D·费雪的“考虑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A·沙匹罗等的“含有通货膨胀预期的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的大量涌现,一方面使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使货币需求研究的政策意义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 金融深化论   西方货币供应理论的发展 ☛
000023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