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经济思想/古罗马经济思想/中世纪经济思想/清教徒经济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重农主义/重商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功利主义/货币主义/新自由主义/新马尔萨斯主义/德国历史学派/瑞典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制度学派/凯恩斯革命/新制度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芝加哥学派/供给学派/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与分类/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纳克斯的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 “大推进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刘易斯—费—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西方经济学理论/微观经济学/均衡价格理论/弹性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函数/规模经济/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成本与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生产要素、 价格、 供求/边际生产力/反垄断政策/公共物品与政府决策/公平与效率/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 ☚ 新民主主义经济 古希腊经济思想 ☛
西方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理论一般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它是研究如何使用或配置稀缺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的科学。 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西方经济学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❶15世纪到17世纪中叶的重商主义经济学是其萌芽阶段。重商主义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探讨,它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把货币看作是惟一财富形态,把对外贸易看作是财富的惟一源泉,主张国家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❷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占统治地位,这一阶段是西方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时期。古典经济学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规律为任务,突破重商主义的研究,把理论研究的领域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明确地把经济学规定为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增加原因的科学,莫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❸19世纪到20世纪初,传统庸俗经济学占统治地位,这是西方经济学庸俗化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此阶段的西方经济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掩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力图以阶级合作来粉饰资本和劳动在利益上的对立; 另一方面又为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运用数学的方法,对市场经济的需求、供给和价格决定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论证如何突破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❹20世纪30年代至今,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西方经济学通常称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或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对传统庸俗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它在研究如何使用或配置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无限欲望时,明确提出了在选择现有资源及配置时,必须考虑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认为这三个问题是一切社会的基本问题,解决三个问题的不同方法就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我们现今所说的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现代西方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庞大而繁杂的,其基本理论按照研究考察的范围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大体可区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 西方经济学企图为经济基础解决的问题无非两个: 一是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从而增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念; 二是总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改善其运行,并为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值得强调的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某些分析方法和原理,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的共同规律性,值得我们借鉴。 ☚ 刘易斯—费—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 微观经济学 ☛ 00003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