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容量luyou huanjing rongliang
又称旅游承载力、旅游饱和度,简称旅游容量。它指在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 (心理感应气氛) 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前提下,风景地所能容纳的游客量。换言之,即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由此可见,旅游环境容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旅游活动的“快适性”和低于资源保存的“忍耐度”。根据这一特性,可把旅游环境容量分解成五项内容:
❶旅游的资源容量: 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❷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即在一个特定范围(国家、地区或地方)之内,其经济所能承受的旅游所产生的冲击和为了最快发展地区经济而允许的旅游业的最高限度。
❸旅游的生态环境容量: 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地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这种限度一旦被突破,旅游资源所处的自然环境就会被破坏。
❹旅游的社会地域容量: 指在保持旅游地的社会形态和风俗习惯基本不变,不引起当地居民强烈的抵触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旅游的最高活动接待量。或者说旅游接待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和社会开化程度所能容忍的最大旅游活动量和旅游者的行为。如果某地社会地域的容忍上限被打破,旅游活动就可能引起和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
❺感应气氛容量: 即游人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兴和心理快适的范围之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的目的。总之,旅游环境容量应是上述各种容量的综合值。但是这些容量有的是很难度量的,在目前尚未找到成熟的计算方法时,一般多以最佳容人量(或合理容量)和容时量作为规划用地、设施和投资规模的依据。容人量的计算,除考虑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空间面积、范围、体量外,还要顾及旅游资源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旅游活动方式、观赏要求、旅游点与周围环境、游人的反映、经济和社会效果等多种因素。如果仅考虑旅游资源和风景设施的空间规模,其合理容量 (人) =

若求风景资源年容量,可采用下列公式: 年容量 (人次/年) =全年可游天数 (日/年) ×平均日容量 (人次/日);或年容量=全年高峰日数(日/年)×高峰日容量+全年普通日数×普通日容量。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区采用的单位规模指标: 泰山15m
2/人 (周转率2.7,实际是40m
2/人),庐山60m
2/人,杭州57m
2/人,北戴河40~60m
2/人,武夷山景点容量指标为100~150m
2/人、全景区总面积容量指标是4000m
2/人。由于各景区旅游资源的不同性质差别,计算旅游合理容量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北戴河海滨采用“容量反算法”来确定风景区的游人规模,首先分别计算海域、沙域、名胜古迹及公园、文体商业设施的旅游合理容量,然后相加所得之和即为该区总旅游合理容量;一些山岳风景区和洞穴游览地,常采用“线路容量”计算法,日总游人量(人/日) =

有的风景区采用“瓶颈容量法”计算合理容量,如武夷山以九曲溪的游人量作为全景区的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
在保证不引起环境破坏和旅游者满意度或体验值下降的前提下,旅游者的最大数量或旅游开发程度。
❶旅游活动的开展,是以环境为载体进行的。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环境,旅游业发展又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破坏。旅游地的环境状况是进行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点,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是进行环境容量研究的重要参照体系。
❷确定旅游环境容量的步骤是首先进行旅游环境容量现状评价分析,然后是环境因子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分析,最后是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影响的分析。再通过帕累托最优分析得出最适环境容量。
❸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旅游环境容量系统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涉及旅游区面积、旅游资源性质、旅游者活动性质等多种因素。旅游环境容量又是一个动态值,即系统的各个状态变量是时间的函数。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系统是非线性的,用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描述是不准确的。系统的多重反馈性和时滞性,仅靠直观经验来掌握和跟踪它的发展变化是困难的。
❹研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区域多在山区或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与旅游行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趋势相一致。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成果为生态脆弱的旅游景区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合理的容纳量不仅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规范了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行为,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具体可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