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凉
本诗选自徐玑《二薇亭诗集》卷下,是一首人们喜欢传诵的名作。 此诗可以说无雕琢、无遮掩,也无生硬拗捩,似乎一眼能洞悉其意,但决不是一览无余的干瘪之物。它具有俊逸的意境,有逗人的诗趣,也有通幽之蹊径。诗题虽标明“新凉”,但在诗中迟迟才出现。并不是如有人嗤笑“四灵”诗那样“天头两句往往死死扣住题目”,有如律赋时文那样来个“破题”。在诗篇中,诗人却巧妙地拾“水满田”、“稻叶齐”和“旭日穿树”、“晓烟低绕”等事象、物象,先给人绘出一幅“初秋早晨乡村画图”,为“新凉”的出现卯足了劲,即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诗人懂得,这里既要写“凉”,又要写“新”,而且这个“新字”,是要着力刻划的关键词。 诗中描摹的初秋早晨图景,可以诉诸读者视觉,也可以触动人们的感觉,令其真切体验到其中的“凉意”。因为这幅图本是诗人紧紧抓住寓有“凉意”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渲染和刻划的。下边一联,虽标明了“新凉”二字,但写的是鸟儿的感觉,也非直摹其事。这比直书更妙,因为无思维的黄莺尚且如此,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呢! 此诗的末句,是“诗眼”所在:鸟儿代表人们共同祝福着暑去秋来的“新凉”的到来。这在熬够了炎夏酷暑之后的人们(包括一切生物)来说,对于凉秋是怀有特殊欣喜之情的。黄莺带着满腔喜悦于晨雾弥漫的苍翠峰影中歌唱,正好代表着这种心情的流露。 * * * * 这首诗篇幅虽小,寄兴无多,但代表了一个诗派的风格。“四灵”诗人倡导一种“捐书以为诗”的白描风格,他们要求诗歌“以不用事为第一格。”这首小诗写的娟巧灵秀,诗趣喜人。它正体现了“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的简约清淡的创作准则。它与江西派的“资书以为诗”、专事拼揍典事,风格生硬晦涩的写诗作风是扞格不调的。“四灵”诗歌,多写于农村山野,也有赋之于旅途,还有“多于马上成”。这说明“在这一夥里”的诗人的视野比起那些只在书本中讨生活、寻章摘句的江西派末流要开阔一些。正因为如此,南宋诗坛才有“四灵”这些“小诗家”的崛起,才有刷新南宋沉闷诗空的新诗风的飚扬。 《新凉》![]()
徐 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 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 飞过青山影里啼。 徐玑是“永嘉四灵”之一,他的这首七绝,很能代表“江湖派”所主张的“捐书以为诗”的白描风格。 诗的题目叫“新凉”,但开头两句并没有直接写天气的凉爽,而是画出了一幅初秋乡村的晨景: 田畦水满,稻苗成行,这显然是刚刚插好秧的晚稻田,初阳的光芒从树木中透射出来,早晨的雾气低低地压在田野上,这是水色、阳光、绿树、雾霭交织在一起的图画。句中的“满”、“齐”、“穿”、“低”等字,看似平凡,实际上都准确地画出了在初秋这个特定季节、早晨这个特定时间的景物特点。这幅图画虽然是视觉性的,但正因为诗人准确地抓住了初秋早晨景物的特征,所以就很自然地在读者心中引起“通感”,从而使字面上所没有的凉意在景物中透了出来。如果不是高手,死抱着题旨不放,直接就“凉”来刻画,充其量只能告诉读者凉,而不能使读者亲切地感到凉,这就是诗中歌咏事物“不窘于题”与“粘着于题”的区别。 下边两句虽露出“新凉”二字,但也还是没有直接写“新凉”本身,而是写黄莺: 这个自然界的小生灵,熬过了暑热蒸腾的炎夏之后,也仿佛对新到来的秋凉欢欣鼓舞,飞到晨雾迷蒙的青山中发出悦耳的啼鸣。这两句,在前两句的“色”上又加上了“声”,诗的意境也就更加丰富,更加立体化了。这里莺鸟的形象以拟人化的方式写出,实际上,是诗人把自己在新凉中惬意的心境外射到鸟上了。 这首小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凿削雕饰,也没有掉书袋,但给人的感受是清新、明快的。这种写诗方法,一反江西派末流资书以为诗的风气,虽略嫌小巧,但具灵秀之致,代表了“四灵”诗的佳处。 好天气 好天气雨后的凉快天气:雨凉 ☚ 各种天气 不好的天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