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采桑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采桑度》采桑度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这首诗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蚕乡风光,刻画了养蚕姑娘劳动生活的情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诗的开头两句“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运用简明的语言勾勒出初春三月蚕生桑绿特有的蚕乡风光。一个“含”字蕴藏着盎然的春意,更为养蚕姑娘的活动描画了明丽动人的农村蚕桑季节的典型环境,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正因为有了这一片饱含生机的桑树,才唤来了采桑之人。而春蚕的生长和春桑的“含绿”又鲜明地烘托了采桑女的愉快心情。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通过对采桑女儿的神态和行动的生动描写,不但进一步渲染了蚕乡的劳动气息,而且也展现了养蚕女充满着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从而使整个画面既表现了真切的人情美,又增添了浓郁的蚕乡生活色彩。同时,诗中动态的人物描写,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全诗至此显得静中有动,景中有情。在诗情画意的描绘中,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讲求“兴寄”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即:以美好之景,映衬美好之人。全诗不避重复,一句一个春字,所谓入眼皆春,弥漫着一派明媚的春光,比衬着采桑女儿的青春年华,“正含绿”,不独说“春桑”,也暗指采桑女儿,含蓄地描摹了青春女儿的秀美风姿。春桑的妩媚,仅在于“正含绿”罢了,默无声息;采桑女儿,不但正当青春年华,而且边采桑边歌唱,活泼动人,成为春日景色中最令人注目的对象,作者抒情的重点,不在景而在人;不在人的外貌,而在人的内心世界,采桑女边劳动,边唱春歌,暗示着她们在美好的春季和愉快的蚕事活动中,爱情也悄悄地在自己的心灵上萌动起来了。 此诗在写作上,语言清畅,形象鲜明,情景相融,浑然天成,洋溢着民歌特有的生活气息。 《采桑度》《采桑度》
乐府《西曲歌》名。一作《采桑》。 《旧唐书·音乐志》说:“《采桑》,因《三洲曲》而生此声也。”《乐府诗集》卷四十八说:“《唐书·乐志》曰:‘……《采桑度》,梁时作。’……《古今乐录》曰:‘《采桑度》,旧舞十六人,梁八人。’即非梁时作矣。”此曲现存南朝无名氏歌词七首,多写江南女子的采桑和恋爱生活,语言明丽自然。 《采桑度》
其一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 《采桑度》又作《采桑》,是《三洲歌》的变曲,大多是关于采桑劳动的歌咏,格调活泼、健康。这首歌,写一个女子采桑时和爱人相会,虽然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但还是勉励着不要耽误工作,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恋爱观。 “一年之计在于春”。采桑是经冬后较早的农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布谷啼啼,归燕喃喃,春的气息召唤着农家少女们相伴前去采桑。歌的第一句“春月采桑时”交待了采桑的季节。又是第二句的背景。 “林下与欢俱”,是写在一片宽广的桑树林中,前来采桑的女子与自己所钟爱的男子相聚在桑荫下。这里虽然没有交代男子的身份,但从他们相聚于桑林之下来看,这位男子大概也是一位劳动者。也许,正是在这桑林下,在他们的共同劳动中,他们才萌发了爱慕之情。 春天是劳动的季节,也是恋爱的季节。在古人看来, “春,女感阳气而思男”。少女沐浴在骀荡春光中,更渴望爱的抚慰。尽管如此,但她并不愿因贪恋爱情的欢悦而耽误农事,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两句,正表达了女子的这种心情。 “不满百”,指养蚕数量之少。 “罗绣襦”,指绣花的丝绸短袄。这两句是说,现在不抓紧时间养蚕织丝,等到天冷的时候,哪里来的罗绣短袄呢?这两句似以农家拉家常的口吻平直道来,但其中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劳动是幸福生活的保障。语虽质朴浅近,但表现了劳动女子的朴素的幸福观、恋爱观。 桑蚕业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以采桑为题材的诗歌很多,最早的见载于《诗经》。如《十亩之间》云:“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这首《采桑度》把爱情与劳动结合起来写,是一首富有劳动气息和生活情调的情歌。它格调清新明快,音韵和美,堪称南朝民歌中的佳作。 其二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 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 这是一首描写农家女子采桑的歌。 阳春三月,桑林一片蓊蓊郁郁,晴光普照,绿叶葱茏。一阵微风吹过,绿叶丛中翻起一片涟漪。 “翩翩”,形容摇曳摆动的样子。 “何翩翩”表面上是写桑叶,实际上则是暗喻劳动少女的绰约风采。少女在这里虽然还没有出现,可她那轻盈袅娜的身姿已可想象得出。用桑林绿叶映衬出的少女之美,是一种朴素的美,是“清水出芙蓉”似的美,与“画眉注口”者截然不同。 若把前两句看作是田园风光的写生,则画上的景色虽然秀美,却嫌得过于单调空旷。第三、四两句加入了动态的人物,刹那间使整个画面活泼起来,平添了几分生气,几分意趣。“条”,指树枝; “树表”,指树梢、树颠。一位少女也许是要和同伴比赛,只见她矫捷地攀上树梢去采摘桑叶,可是一不小心,却被树枝挂破了自己心爱的罗裙。诗歌写到这里便嘎然而止,但留给人们的是丰富的想象余地。我们似乎可以看见那位少女在罗裙被挂破的刹那间既惊又恼的神态。这种神态引起了同伴们的一片嘻笑声。这笑声回荡在田野,也回荡在读者心里。 这首歌于前两句写景,于后两句写人物的动作,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采桑女子劳动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表现出她们在劳动时的活泼矫健的身手。 这首民歌,把采桑女子作为主人公,描绘出她们的劳动之趣,既不同于那些男欢女爱之词,也不同于那些风花雪月之作,它一洗南朝民歌中的绮罗香泽之气,显得淳朴、清新、自然,在南朝民歌中闪烁出独特的光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