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采莲》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采莲》舞 《采莲》舞《采莲》是一支历史很悠久的歌曲。在齐梁乐府中,即有《采莲曲》、《采莲童曲》、《江南可采莲》、《采莲棹歌》等曲名。因“莲”“怜”同音,故古人以此调广写恋情。盛唐时候,《采莲》编为教坊曲,时人有“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的诗句,说明它非常流行。中晚唐以后,《采莲》之舞就常见于文人诗咏了。例如独孤及诗说“起舞激楚歌《采莲》”,路德延诗说“齐声踏《采莲》”,和凝《宫辞》说“竟绕盆池踏《采莲》”。“踏”指“踏歌”,是一种盛行于民间的集体舞。唐代流传的《采莲》辞,一般为七言四句体。其中皇甫松所作二首,逐句间用“举棹” “年少”的和声,录入《花间集》,被后人视为词。从它的和声情况看,它其实是两首保留了民间歌唱风格的曲子辞。到宋代,《采莲》这一支歌曲或词调演变成为规模很大的队舞。根据史浩的《鄮峰真隐漫录》,其内容为:(1)五人列成一字队,竹竿子念致语“女伴相将,《采莲》入队”云云;(2)乐队吹奏《双头莲令》,舞队上场,舞成五方之形,竹竿子又念致语“更凭乐部,齐迓来音”云云; (3)乐队吹奏《采莲令》,舞蹈者转成一排,齐唱《采莲令》,为长短句辞两段; (4)乐队吹《采莲令》,舞队又起舞,分作五方之形。……以上为第一场。凡一个完整节目包括四场,其它三场还须歌舞《采莲曲破》、《渔家傲》、《画堂春》、《河传》等乐曲。这些乐曲同时又是当时的词调,故《采莲舞》代表了宋词与歌舞相结合的一种典型形式。 ☚ 兰陵王 《柘枝》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