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霞我的教学生涯 斯 霞 | 斯 霞 毛荣芳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第275页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云南)第414页,中国 现代教育家传(湖南)第3卷第358页 |
斯霞斯霞和孩子 老当益壮,勤奋育人——记老教师斯霞 | 徐文 古平 | 人民日报1963年5月30日 光明日报1978年1月12日 | 斯霞 永不停步的老“园丁”——记全国劳动模范、特 级教师斯霞 | 赵绍龙 | 新华日报1978年6月30日 文汇报1980年4月16日 | 记斯霞老师 教师的镜子 桃李芬芳人未老——访优秀小学教师斯霞 | 季放 余之辰 | 江苏教育(小学版)1962年1、2期 江苏教育(小学版)1963年5期 人民教育1978年8期 | 我的教学生涯 斯霞和她的教育实践 小学教育家斯霞在宁度过80寿辰 斯霞 | 斯霞 季放 李方诗等主编 毛荣芳 | 小学语文教师1982年5、6期 江苏教育(小学版)1985年7、8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380页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三卷第358页 |
斯霞 斯霞1910—Sixia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浙江诸暨人。1927年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即担任小学教师,退休前在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工作,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她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六个特点: ❶把识字、阅读、说话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汉字和上万个基本词汇。 ❷把知识的传授、工具的掌握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并且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❸把语文教学和对学生的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❹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同语文课有关的社会生活环境和认识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准确地表述客观事物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鲜明性和准确性。 ❺自觉、认真地做好备课和讲授工作,提高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使学生既愉快地学习,增长知识和能力,又减轻负担,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❻边学边教,教学相长。她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都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习惯。她有《斯霞教育经验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斯霞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等专著,并有教学课堂实录影片《斯霞讲授<我们爱老师>》。 ☚ 霍懋征 袁瑢 ☛ 斯霞 斯霞斯霞(1910— ),小学教育家。小名叫碧霄,浙江省诸暨县人。是小学特级教师,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还担任过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斯霞自幼喜欢文学作品,小学五年级时写作的处女作 《漂亮姑娘》,博得老师的赞赏,更使她对语文发生了兴趣。1927年从杭州女子师范毕业,来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一年级班主任。1930年在肖山湘湖师范学校教音乐。1931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东区实验小学(今逸仙桥小学)任中年级国语和算术教师。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丈夫西迁,曾在西康等地任教,1947年才返回南京,全国解放后,长期在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任教。 早在50年代初,斯霞就开始了有目的教学实验和研究,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了系统地实践和总结,对于课文中词的出现,讲解和巩固都有独到见解,对于字、词的讲解,她主张尽量用直观,通过实物、图画、模型、动作的观察演示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理解,强调字词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她的经验引起了反响,1956年她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一级教师。1958年,斯霞接受了五年制试点班工作,教学方法上,她采用分散识字的办法,先教学生掌握拼音这一工具,接着通过年图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识的字。在学生识到一二百字后,便开始结合学习短文,来提高识字量,并注意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由她首先总结出来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课文教学”的方法。她所带的这个5年制试点班,头两年学生就能识到两千多字。5年下来,学生没有增加课外负担,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便使她声誉鹊起。斯霞著有 《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教育经验选编》、《迅速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能力的经验》。 ☚ 吴晗 马曜 ☛ 斯霞 斯霞斯霞 (1910— ),小学教育家。小名叫碧霞,浙江省诸暨县人。是小学特级教师,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 “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还担任过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斯霞自幼喜欢文学作品,小学五年级时写作的处女作《漂亮姑娘》,博得老师的赞赏,更使她对语文发生了兴趣。1927年从杭州女子师范毕业,来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一年级班主任。1930年在肖山湘湖师范学校教音乐。1931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东区实验小学 (今逸仙桥小学)任中年级国语和算术教师。1937年 “七·七”事变后,随丈夫西迁,曾在西康等地任教,1947年才返回南京,全国解放后,长期在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任教。 早在50年代初,斯霞就开始了有目的教学实验和研究,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了系统地实践和总结,对于课文中词的出现,讲解和巩固都有独到见解,对于字、词的讲解,她主张尽量用直观,通过实物、图画、模型、动作的观察演示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理解,强调字词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她的经验引起了反响,1956年她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一级教师。1958年,斯霞接受了五年制试点班工作,教学方法上,她采用分散识字的办法,先教学生掌握拼音这一工具,接着通过年图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识的字。在学生识到一二百字后,便开始结合学习短文,来提高识字量,并注意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由她首先总结出来的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课文教学”的方法。她所带的这个5年制试点班,头两年学生就能识到两千多字。5年下来,学生没有增加课外负担,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便使她声誉鹊起。斯霞著有 《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教育经验选编》、《迅速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能力的经验》。 ☚ 吴晗 马曜 ☛ 00005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