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拔罐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拔罐法

是用排除杯、筒或罐内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代有以兽角或竹筒为工具的,所以又称为“角法”或“火罐”气; 并有称为吸筒疗法及拔筒法者。通常多用竹筒,或陶瓷、玻璃等制成。它是通过局部的温热和负压作用而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郁血,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退热、祛风、散寒、除湿、拔毒等作用。此法,在《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苏沈良方》中都有记述。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扭伤、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痛、高血压、疮疖痈肿、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❶选用的罐口应光滑,大小要适宜。
❷拔罐的部位,要以肌肉丰满和毛发较少的地方为宜。
❸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在10~15分钟左右即可。常用拔罐方法有投火拔罐法,抽气拔罐法,水罐法,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等。详各该条。

拔罐法

拔罐法baguanfa

是我国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治疗法。有简便易行,副作用少,没有痛苦等优点。操作过程是将酒精棉球或纸点燃置竹罐或玻璃罐内数秒钟,取出后迅速将罐紧罩在选定的皮肤上,皮肤被吸入罐内而高起。约5~10分钟即可起罐。起时一手握罐向一侧倾斜,另一手用一手指头沿罐口边缘下压,使局部皮肤与罐口分开,以便空气入内,使罐子脱下。切忌硬拉,以免拉破皮肤,另外,拔罐火力不能过强,以免烧烫罐口,烫伤皮肤。火罐的种类有竹筒、玻璃罐、陶罐。一般直径3~7厘米,长短7~13厘米,只要口大光滑的瓶杯,都可采用。

☚ 灯火法   护胎养胎 ☛

拔罐法

又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杯、罐等为工具,排除其内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于肌肤,通过局部的温热和负压作用而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淤血,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拨罐的工具,古代应用兽角,以后采用陶罐、竹筒,近代则使用特制的铜罐和玻璃罐等。在方法方面,亦由最早的燃火排气的火罐,发展为煮水排气的水罐、药罐和用抽气排气的抽气罐等多种。运用的方式则有单罐、排罐、闪罐、走罐、以及与皮肤针、三棱针等结合的刺血拔罐,与毫针结合使用的针罐等,扩大了适应范围和提高了拔罐的疗效。本法在民间常用,主要用于风湿痹痛、扭伤、腰背痛、胃痛及哮喘等证。

拔罐法báɡuànfǎ

排除杯罐内空气产生负压, 并使其吸附体表的治疗方法。古称角法、火罐气。常用的拔罐法有投火拔罐法、抽气拔罐法、闪罐法、推罐法、留针拔罐法、刺络拔罐法等。留罐时间每次约10 分钟左右。适用于感冒、头痛、胃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哮喘、咳嗽、高血压、风湿痹痛、疮疖、痈肿及毒蛇咬伤等。

拔罐法

拔罐法

拔罐法,又名“吸筒法”,古称“角法”,俗称“拔火罐”。近代有人称之谓“瘀血疗法”或“净血疗法”,是以杯罐式工具,利用点燃物的燃烧排出罐内部分空气造成负压,从而使之吸着在皮表穴位上,借以发生局部郁血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用以治疗痔漏,“以小角角之”。至唐代太医署专设“角法”课程。随着时代前进,拔罐的工具、操作方法和治疗经验等,都有了相当的发展。
火罐是一种四周密封,一端开口的圆柱体,外形因其质料的不同,而有所异。一般常用者有陶瓷罐和玻璃罐。其它尚有铁质火罐、铜质火罐,以及竹罐、橡胶罐等。(图1)
拔罐的方法很多,现阶段常用的有:
❶拔罐时用易燃,上尖下圆的块状物,浸蘸酒精或油料少许,置于所拔的部位上,点燃,把火罐罩上即可吸住;
❷用脱脂棉一小块,略浸酒精,紧贴于火罐内壁之中上段,点燃,罩在应拔的部位上;
❸投火法,将点燃的纸片或酒精棉球投入罐内,迅速把火罐罩在应拔的部位上;(图2)
❹闪火法,用长纸条或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闪绕一下迅速抽出,然后将火罐罩在应拔的部位上;(图3)
❺在罐内壁中段,滴酒精一、二滴,倒翻其罐,使之匀布于罐之中上段,然后点燃,罩在应拔的部位上;
❻拔橡胶罐,只需挤压罐内的空气后,即可吸拔在应拔的部位上;
❼将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或在水中加若干味中药(如蕲艾、羌活、独活、防风、乳香、没药、千年健、伸筋草等) 同煮,使用时将火罐颠倒用镊子挟出,甩去水液,或倒置其罐在吸水性强的棉织物或脱脂棉上,吸去水液,乘热罩在应拔的部位上。

图1 火罐

图2 投火法

图3 闪火法


拔罐法的应用,当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性质,分别采用:
❶单罐:(适用于病情范围较小的部位或压痛点);
❷多罐:(适用于病情范围比较广泛的病症);
❸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再吸拔,反复多次,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适用于肌块比较松弛,吸拔不紧或留罐有困难者);
❹走罐:(亦称推罐,火罐吸拔后,罐口不离皮肤,立刻左右上下推移,适用于病变部位较广,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以及刺络拔罐(局部点刺出血后,再拔火罐)(图4);
❺针罐:(即针刺与拔罐法的结合,于留针期间,以针刺为中心再叩上火罐)。(图5)拔罐的时间,一般为5~15分钟。如果肌肉丰厚,吸拔的力量稍差,可适当延长;反之,则应缩短。起罐(亦称去罐)时,一手持罐,向一侧倾斜;一手按压对侧罐口肌肤,使空气徐徐进入,火罐即可自行落下。切忌强力硬拔,以免损伤皮肤。(图6)
拔罐时,必须体位适宜,所拔的部位要保持平坦,如凹凸不平,体位移动,火罐则易脱落。并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如果应拔的部位有皱纹,或火罐稍大,不易吸拔时,可作一薄面饼,置于所拔的部位,以增加局部面积,即可吸住。拔罐时的动作,必须轻巧敏捷,防止点燃的棉球或酒精掉落在皮肤上而发生烫伤。起罐后,如发现皮肤起水泡,一般无需处理,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水泡之基底部刺破,放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以防感染。心脏、大血管以及多毛部位,孕妇的腰骶部、腹部,应当慎用或不用。火罐法,一般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捻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腹痛,痛经,中风偏枯,郁血痹阻等。

图4 走罐

图5 针罐

图6 起罐

☚ 割治法   刮痧法 ☛

拔罐法

拔罐法

拔罐法是将酒精棉球点燃置竹罐或玻璃罐内数秒钟,取出后迅速将罐紧罩在选定的皮肤上,皮肤被吸入罐内而高起,约五至十分钟取去。拔罐法能促进气血流通,有祛风,散寒,止痛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炎喘嗽,腹痛,哮喘,遗尿等证。

☚ 灯火法   磁疗法 ☛

拔罐法bá guàn fǎ

cupping; cuppingtherap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