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拉格朗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拉格朗日

法国科学家。1736年1月25日生于意大利都灵,1813年4月10日卒于巴黎。1788年出版的《分析力学》一书为分析力学奠定了基础。

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1736—1813Lagelangri,Lagrange

法国数学家,是18世纪仅次于欧拉的大数学家. 1766年当欧拉离开柏林皇家科学院时特意推荐拉格朗日,德皇腓特列大帝立即给拉格朗日写信:“欧洲最伟大的君主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到他的宫廷中来。”从此,拉格朗日担任欧拉辞去的职务达20年. 其工作涉及数论、代数方程论、微积分、微分方程、变分法、椭圆积分、数学物理等极为广阔的领域. 他最初的工作是对等周问题的研究. 1759年发表的两篇研究报告,成功地解决了欧拉和达朗贝尔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在一切有定长的封闭曲线中,求一条围成最大面积的曲线,这是变分法发展中的重要一步.他喜好数论,写过几篇重要论文,例如他证明了每个正整数可表为至多四个平方数之和,证明了佩尔方程 (x2-Ay2=1)的解的存在性. 他在方程论方面的早期工作,使伽罗华后来有可能提出群论. 在他的不朽著作 《分析力学》(1788)中,对微分方程,特别是偏微分方程进行了引人注目的研究. 他也是最先试图为微积分提供严格基础的第一流数学家,在他的 《微分原理中的解析函数论》(1797)中作了这种努力,虽然并不成功,但却成为实变函数论的先驱. 他还以在数学上追求简明与严格而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分析学家. 拿破仑曾评价:“拉格朗日是数学科学方面高耸的金字塔”.

☚ 欧拉   拉普拉斯 ☛
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1736—1813Lagelangri,Lagrange,J. L.

法国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生于意大利。早年读书于都灵大学,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岁在“等周问题”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19岁被任命为都灵炮兵学校数学教授,不久,又当选为柏林科学院的通迅院士。1757年参与创建了都灵科学院的前身——都灵科学协会。从1766年至1787年, 拉格朗日主要在柏林科学院工作。晚年定居巴黎,受聘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多科工艺大学任教授。拉格朗日的工作成绩涉及数论、代数方程论、微积分、微分方程、变分法、椭圆积分、数学物理等极为广阔的领域。他在1759年发表的两篇研究报告解决了变分法中悬而未决的难题。在数论方面,他证明了每个正整数可表为至多四个平方数之和,证明了佩尔方程(x2-Ay2=1)的解的存在性。他在方程论方面的早期工作, 使伽罗华后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群论。在他的不朽著作《分析力学》中,对微分方程,特别是偏微分方程进行了引人注目的研究。他是数学分析严格化的先驱,又是实变函数论的先驱。他还以在数学上追求简明与严格而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分析学家。拿破仑曾评价: “拉格朗口是数学科学方面高耸的金字塔。”
与许多大数学家不同, 拉格朗日幼年并不是一个“数学神童”, 却对文字有相当的兴趣。直到他17岁一天, 读到了一篇英国天文学家E. 哈雷写的一篇短文后,变得热爱起数学来。不久其父在一次生意中惨遭破产,家庭经济拮据,就更促使他决心放弃当时正在研读的法律,而献身于数学研究。晚年拉格朗日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那真是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否则我也许早就成为一个与数学无缘的投机商人了。”
拉格朗日赢得的声誉是世界性的。1766年在柏林科学院任物理数学所所长的欧拉,要返回彼得堡。临行前他向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推荐拉格朗日来代替他。于是国王亲自写信给拉格朗日: “欧洲最大的君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到他的宫廷中来。”于是拉格朗日到了柏林, 当时他年仅30岁。
作为一个人, 拉格朗日有着人类美好的良知和品格。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许多恐怖行为是令拉格朗日愤怒的。当大化学家拉瓦锡走上断头台时, 他呼叫道:“暴徒刹时间就能砍掉他的头,但是一百年也不能再生出这样一个人才来!”
拉格朗日在逝世前平静地说过:“我此生没有什么遗憾的,死亡并不可怕,它只不过是我要遇到的最后一个函数。”
拉格朗日去世后, 意大利百科全书说他是意大利数学家,法国百科全书说他是法国数学家,而德国数学史上说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柏林完成的。这些有趣的争执,恰恰说明了拉格朗日的品格、才华和成就,是多么受到人们的尊重。后人们又是那样地以他为自豪。

☚ 欧拉   拉普拉斯 ☛

拉格朗日1736—1813Joseph Louis Lagrange

法国数学家、力学家,变分法奠基人之一。引进广义坐标创立分析力学。在研究代数方程的解法时已注意到置换群。在分析学方面贡献显著,著有《解析函数论》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