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 ALG系用人的淋巴样细胞为抗原免疫马、兔等而制得的一种免疫抑制剂。本品在补体作用下能溶解淋巴细胞。临床用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重症肌无力症、脉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肌注马ALG每次4~20mg/kg或兔ALG每次0.5~1mg/kg,1日1次或隔日1次,1疗程14日;也可静注。肌注局部可产生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应注意;静滴可引起一过性体温升高及寒颤、低血压、心率快等;过敏体质、急性感染者勿用;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恶性肿瘤。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是从淋巴细胞免疫后的动物血清或血浆中提出的免疫球蛋白。这种高度纯化的球蛋白对淋巴细胞及其功能有很强的杀伤及抑制其免疫反应的能力,临床应用的指征同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nlin,ALG)系用人淋巴细胞免疫动物获得抗淋巴细胞血清(ALS),经加工制成。目前制造者均系用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T细胞)免疫动物得到的,故又称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它是一种免疫抑制剂。 ALG作用的根本机理尚未完全明瞭,特别是它作用于淋巴细胞上的何种受体,抗原或抗原决定簇还未弄清。实验证明,ALG主要作用于再循环的小淋巴细胞,已知的作用有: 抑制延缓型(结素型)变态反应;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的抗体反应;能消除致敏机体的免疫记忆,但对二次应答无作用;能造成免疫耐受,在切除胸腺的动物中作用更显著;能延长异体或异种植皮的活存时间;能缓解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制备方法 用作免疫原的T细胞可从末梢血、脾或胸腺中分离,可取自胸导管引流,也可来自淋巴细胞系传代培养。从末梢血或脾分离者不够纯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比较复杂,故一般多使用自胸导管引流及自胸腺中分离的淋巴细胞。 免疫兔血清制造的ALG效价较高,副作用较小,但消耗人力多;免疫马可得到大量血清,但ALG须经超离心等特殊处理去除聚合球蛋白,否则副作用大;免疫羊或猪,只要方法得当也能制出合乎临床应用的制品。无论用何种动物得到的ALS,其有效成分均系IgG。在常规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盐析、利凡诺(rivanol)或聚乙二醇沉淀,再加离子交换层析。 质量标准 ALG尚无统一的质量检定方法和要求,通常以猴同种异体植皮试验、玫瑰花结抑制试验、淋巴细胞毒试验等测定ALG的效力。以用于临床安全有效为准则。还须符合血清类制品的一般要求。 适应证 ALG的临床应用从60年代开始,最初用于肾移植,以后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已观察到肯定疗效或初步疗效者包括组织器官移植、急性再生障碍贫血(急性再障)以及其他一些免疫功能障碍。 (1) 肾移植: ALG在肾移植中应用,已证明有以下功效: ❶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可减少排斥反应50~70%; ❷能推迟急性排斥发生的时间; ❸发生排斥时可使之缓解; ❹与皮质固醇类激素联合应用,可减少激素用量40~50%,从而减少合并症;在不能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的情况下,可单用ALG维持。欲达到预期效果,剂量必须足够,但又不能过大,以免抵抗力过于降低而发生机会致病性感染。一般一次给5~20mg/kg体重。最好在用药过程中不断检查血中T细胞(玫瑰花结形细胞)数,调整剂量使T细胞数保持在正常水平的10%上下。常用的疗程是手术前1~3天和当天各给一次,术后二周内每周给三次,即可停药。但最近有人主张将疗程延长至术后四个月,但术后一个月以后适当延长给药的间隔。应进行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效果较差。 (2)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后常发生GVHD,危胁生命。用ALG预防或治疗有一定效果。预防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给病人注射ALG;一种是将供者的骨髓抽出后先用ALG处理,杀死其中T细胞,再将处理过的骨髓输给受者。但处理骨髓最好使用纯的抗T细胞的ATG,以免杀伤B细胞和干细胞,使移植失败。如ALG中有抗B细胞或干细胞的抗体,应用适当的方法吸收除去之。已经发生GVHD时,用ALG治疗,约50%病例可得到缓解。 (3) 皮肤移植: 多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例。同种异体或异种皮移植后不能长久活存,移植的目的是在自体皮长出以前暂时覆盖创面。据国内外的经验,注射ALG可使异体皮活存日期延长至六周(不用ALG为15~20天),异种皮(小猪皮)延长到四周(不用ALG为8~10天)。 (4) 急性再障: 1976年Asensao等和1977年Hoffman等发现急性再障病人的骨髓和末梢血中存在一种抑制性T细胞,能抑制红细胞系及粒细胞系形成集落,启发人们用ALG治疗再障。1978年以后国外陆续报告,用ALG治疗再障,疗效达到60~70%。1981年以后我国的一些医院也取得同样的经验。 (5) 其他适应证: 除肾、皮肤和骨髓移植外,在肝和肺移植中也有人试用ALG,但病例太少,疗效尚难评价。20年来不断有人报告,用ALG治疗各种变态反应性疾患和免疫功能障碍,包括肾小球肾炎、变态反应性脑炎、交感性眼球炎、多发性硬化病、重症肌无力、胶原病等,有些结果很令人鼓舞,但均病例较少。 副作用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ALG可能含有杂抗体;ALG是一种淋巴细胞毒抗体,而粒细胞、血小板等与淋巴细胞有共同抗原和交叉抗原(特别是HL-A);ALG是异种蛋白。杂抗体可在制造过程中基本除去,但作为淋巴细胞毒抗体和异种蛋白则是ALG的固有性质,由此引起的副作用不能完全避免,但如使用得当可以减少到可耐受的程度。这些副作用是: ❶注射ALG后一定数量的白细胞被破坏,释放内热原,引起一过性的体温升高,主要发生在第一次静脉注射以后。故注射ALG须适当稀释并缓慢地注入。 ❷被破坏的淋巴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激发补体反应,注射局部可有一过性的红肿、疼痛,主要在肌内注射或ALG漏入皮下时发生;少数病例发生一过性的静脉炎或血管痉挛。故ALG最好注射静脉,注射要慢并避免漏入皮下。 ❸短时间的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主要发生在疗程的头几天,以后回升;少数病例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一般并无妨碍。 ❹因淋巴细胞(特别是T细胞)大幅度减少,有些病例粒细胞也相对减少,病人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机会致病性感染。但ALG的这种副作用比其他的免疫抑制要小。 ALG作为异种蛋白引起的副作用及其防止办法与其他免疫血清类制剂相同。 60年代初ALG开始用于临床,起初只用于组织器官移植,70年代以来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ALG的根本作用机理虽然不明,但其作用和作用限度已经比较清楚。用于组织器官移植,ALG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治疗某些免疫性疾病,则可能成为主要手段。与现有的其他免疫抑制剂相比,ALG的优点是特异性较高,主要只作用于T细胞,不会使整个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因而危险性和副作用较少,但对B细胞和骨髓干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因此不经处理不能用于待移植的供者骨髓的预处理。另方面,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并非都是以T细胞为主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急性排斥是细胞免疫反应,超急排斥及慢性排斥则主要是体液免疫反应。后两种排斥反应用抗T细胞的ALG不能加以控制,如果用抗B细胞的ALG可能有所帮助。但是这种ALG用目前的方法很难制造。免疫功能正常时,各种免疫细胞,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各个亚群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而起作用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保持着微妙的相对稳定和平衡。在免疫性疾病中,这种平衡被破坏;某种细胞可能缺乏或功能不全,某种细胞可能过多或功能亢进,其原因可能发生在末梢也可能发生在中枢,发生在某种免疫细胞分化成熟过程的某一阶段。目前的ALG不能区别T细胞的不同亚群,更不能区别分化成熟不同阶段的细胞,因此它的功用受到很大限制。 1980年以来融合细胞和单克隆抗体技术迅速发展,现在已能制出特异性极高的专对T细胞各个亚群、B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分化成熟不同阶段的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有些单克隆抗体试用于临床已经收到令人鼓舞的效果。ALG的生产技术正在换代,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ALG以及抗巨噬细胞等的免疫球蛋白是必然的趋势。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将在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导致重大突破。 ☚ 炭疽抗血清 抗狂犬病血清 ☛ 00005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