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组织损伤
在致伤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组织、细胞可发生损伤。局部致伤因素主要使局部受伤,严重时可发生全身反应,并发继发性病变; 全身性致伤因素,则使全身多处组织、细胞发生损伤,如核辐射全身照射、全身性毒剂中毒等。
损伤病理变化 组织细胞损伤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变性和坏死。
(1) 变性:是组织细胞代谢障碍的结果,多为可逆性,严重者可发展为坏死。战伤常见的变性有浊肿、水肿变性、脂肪变和透明性变等。浊肿时细胞肿胀,胞浆内满布微细蛋白颗粒,这种颗粒多为肿大的线粒体。细胞受损后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不能顺利进行,ATP形成障碍,钠泵作用受阻,细胞内钠离子积聚,加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过多水分进入细胞,再进入线粒体、内质网内,使线粒体肿大,内质网也可扩张,整个细胞肿胀。浊肿多见于机体受伤后发生缺氧、中毒等情况下,主要发生于肾、心、肝等脏器的实质细胞。水肿变性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并出现空泡,故又名空泡变性。这种空泡是由于内质网高度扩张、囊泡化,以及线粒体肿胀以至破坏的结果。水肿变性常由浊肿发展而来,常见于烧伤局部的上皮细胞、严重烧伤时肾上腺皮质细胞和休克时一些组织细胞。脂肪变为原来不含脂肪滴的细胞,在胞浆内出现脂肪滴或某些细胞内脂肪滴含量过度增加的一类变化。这是由于致伤因素直接或间接干扰或破坏细胞脂肪代谢所致,常见于伤后严重贫血、感染、中毒及营养障碍等情况。透明性变是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蛋白性物质——透明蛋白的一类变化,多发生于伤后的瘢痕组织,此时胶原纤维的原纤维肿胀变性,互相融合,这可能是糖蛋白沉着于胶原原纤维之间的结果。瘢痕组织变硬,其中的纤维组织发生透明变性是重要原因。
(2) 坏死: 局部组织或细胞死亡称为坏死。战伤时伤部多发生不同范围的坏死。可于战后立即发生,如火器伤、烧伤、某些毒剂伤的局部坏死; 亦可在变性的基础上逐渐发生,有时称为渐进性坏死,如核辐射损伤、某些战伤并发症引起的坏死等。刚坏死的组织、细胞,形态上有时不易同未坏死的组织区别。细胞作为一个单位死亡后,其中有些细胞器的功能尚可维持一定时间,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而参与分解代谢的许多酶仍有活性,特别是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出各种水解酶,使细胞发生一系列自溶性变化,进而破坏细胞中的各种微细结构。细胞坏死后发生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胞浆内多种细胞器破坏、消失。根据引致坏死的原因、坏死组织的特点及形态特征,战伤组织坏死可区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坏疽。
损伤原理 战伤时组织损伤由以下因素引起。
(1) 致伤武器直接作用: 武器产生的理化作用直接损伤组织,主要包括机械力 (火器产生的前冲力和侧冲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物体的间接打击或挤压作用等)、高温(燃烧性武器)、电离(核武器)和毒剂(化学战剂)等。随着武器的发展还可有激光、微波、次声等致伤因素。
(2) 血液循环障碍: 战伤多导致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如出血、淤血、水肿、血栓形成、栓塞(气体、脂肪、组织碎片栓塞) 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均可引起组织损伤。
(3) 并发感染:开放性战伤伤道或创面总是受污染并进而发生感染。细菌通过其外毒素或内毒素引起组织损伤,有些细菌分泌的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等直接损伤组织、细胞。感染病变区多发生局部循环障碍,转而加重组织损伤。此外,有些战伤,如放射损伤、氮芥中毒等,造血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诱发感染,又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
(4) 全身或某些器官功能障碍:战伤时发生的休克、缺氧、中毒等全身反应,可导致许多脏器组织细胞损伤。如严重休克时,肺内可发生淤血、水肿、出血、透明膜形成和萎陷;肾血流量显著减少,引起肾组织缺氧坏死; 肝严重淤血,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以至坏死。战伤伤及某些器官后,对其他有关脏器以至全身又可发生不良影响,引起组织损伤。
影响组织损伤因素 战伤时组织损伤的发生范围、性质及其严重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致伤武器特点:武器的致伤作用不同,引起组织损伤也不同。以火器而言,其致伤作用又受弹头(珠、片)速度、重量、形状、运行方式等影响,其中以速度影响最大;火器伤伤道周围除有直接挫伤区外,还有震荡区组织损伤,有震荡区是火器伤不同于其他机械力损伤 (刀刃伤、挤压伤)的重要特点之一。以烧伤而言,核爆炸光辐射烧伤因光辐射作用时间较短,烧伤多较表浅,而凝固汽油弹烧伤因燃烧时间长、温度高,烧伤多较严重,烧伤后常发生的局部血栓又导致坏死的进一步扩展。
(2) 受伤脏器组织特性: 不同脏器组织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对各致伤因素的耐受性不同,造成的后果也不同。如对武器的机械力作用,组织的密度、含水量、含气量、韧性、弹性、脆性、内含物(血液、尿液、胆汁、食糜等)以及相邻关系等因素均很重要,尤以组织密度影响最大。火器伤时,密度大的脏器组织损伤重(骨组织损伤最重,肺最轻),而冲击伤(爆震伤)时,富有气体的肺组织损伤最重,故认为肺是冲击波作用的靶器官。又如同是引起组织坏死,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实质性脏器常发生凝固性坏死,含水量多的脑组织则常发生液化性坏死。
(3) 伤员全身状况:伤员的年龄、营养、免疫、易感性及原有疾病等对组织损伤也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