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随想曲
管弦乐曲。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1877年冬至1878年春,1879年冬至1880年春,柴科夫斯基曾两度旅居意大利,搜集了许多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于1880年夏完成《意大利随想曲》。全曲共分七段,以A—B—C—A—D—B—D的结构组成。第一段,先由小号吹出一段引子,是作者根据旅居罗马期间从旅馆附近的皇家警卫军兵营听到的号角声写成的;接着出现一个由弦乐器奏出的徐缓而沉郁的主题,以后由双簧管与长笛等加以发展,号角声与主题各重复一次,这一乐段便在沉思的气质中结束。第二段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拨奏引出,双簧管吹出一个优美抒情的曲调,是根据意大利民歌《美丽的姑娘》写成的,这一主题作了多次变奏,短号、小号吹奏主题时,音乐热情洋溢,钟琴、三角铁和大鼓的运用,增添了这一乐段的活跃气氛。第三乐段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具有舞蹈性,情绪热烈奔放。第二主题既有舞蹈性,又兼有抒情性。这一乐段表现罗马市民节日时欢乐歌舞的情景。第四段是第一段的简短再现(省略了号角声)。第五段是塔兰台拉舞曲。这种舞曲以速度快捷、节奏急促、情绪高昂为特点,表现出意大利人民开朗豪放、善歌善舞、热爱生活的性格。第六段再现第二段的民歌主题,音乐益显舒展、热烈。第七段是第五段塔兰台拉舞曲的变化再现,全曲在欢腾的气氛中结束。这部随想曲以优美动听的曲调、色彩斑斓的配器和灵巧的结构形式而自始至终充满引人入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