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睡眠说theory of active sleep
一种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脑的特定部位的一些特定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在一个时期里,许多神经生理学家曾认为,睡眠仅是一种觉醒状态的丧失。按照这种被动睡眠说的观点,睡眠仅是负责觉醒状态的那部分脑(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无活动的一种正常状态。但目前大量的证据使研究者不得不按睡眠的活动来考虑这一问题,即当出现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以及觉醒状态时,都是脑的特定部位处于活动的状态所致。据目前积累起来的资料表明,非快速眼动睡眠区域是由一些相当复杂的结构所组成。其中一部分是前脑系统,包括丘脑的一些神经核和下丘脑前部。损伤这些部位可引起失眠,而电刺激这些部位可诱导睡眠。此外还有脑干系统,主要包括所谓的缝核,这些脑结构上的神经元使用5-羟色胺作为传递物质,当通过实验的手段使5-羟色胺的量增加或减少时,睡眠的量也随之相应地增加或减少。脑干系统只是通过向网状结构发生抑制神经元对睡眠实行部分的控制,当这一较低级的系统激活时,网状结构对皮质及其他区域的唤起作用则被关闭。快速眼动睡眠的特征也同样复杂而且更难确证。这些关键的神经元处于脑桥的下部,即所谓的蓝斑参与快速眼动睡眠。现在还了解到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快速眼动睡眠也是重要的,但这种关系更复杂。快速眼动似乎随乙酰胆碱突触活性的增加或随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传递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