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痔即直肠、肛管处发生的息肉。大小多少不定,大便时可突出于肛门外,常使便中带血,多见于儿童。 息肉痔xīròuzhì病名。由湿热下迫大肠,经络阻滞, 瘀血浊气凝聚而成。肛门生息肉, 大小多少不等, 大便时突出肛门, 便后需用手推回, 常有鲜血及黏液随粪便排出,无痛, 儿童多见。相当于直肠息肉。宜结扎或手术治疗。 息肉痔 息肉痔直肠内的赘生物,称为息肉痔。分单发和多发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年。多发者少数病例可以发生恶性变。由于湿热下迫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本病初起在直肠内生一小息肉,逐渐长大成球形,大如杨梅或胡桃,小如豌豆或粟粒,少则一个或数个分散各处,多则成串如葡萄状。表面平滑,基底广阔,亦有带蒂者,其质嫩软,有弹性,血管丰富,色泽鲜红或黯红。一般无疼痛感觉,大便时有鲜血及粘液随粪便排出;低位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外。 ❶湿热郁滞者,证见大便带血,腹痛,腹泻,下坠,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宜清热利湿、行气散瘀,选用止痛如神汤、萆薢渗湿汤加减,或乌梅、僵蚕煎汤服。腹痛加延胡索、桔核、茴香;腹泻加黄连、马齿苋;便血加地榆、槐角、炒荆芥。 ❷气血虚者,证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心悸倦怠,大便溏薄,便血色淡,肛门坠胀,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无力。宜补益气血,选用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加减。 外治: ❶灌肠法: 用于多发性直肠息肉便血者,乌梅12克、五倍子16克、五味子6克、牡蛎30克、夏枯草30克、海浮石12克、紫草15克、贯众15克,浓煎150~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❷注射法: 用于直肠部位无蒂的小息肉,用6~8%明矾溶液,将药液注入息肉基底部,5~6天息肉坏死脱落。 ❸结扎法: 适用于低位带蒂息肉,将息肉轻轻拉出肛外,用圆针丝线在息肉基底贯穿结扎。此外,高位多发性息肉,疑似恶变者,宜手术治疗。 ☚ 钩肠痔 肛门周围痈疽 ☛ 息肉痔xī ròu zhìrectal poly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