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宋代科举制度承袭五代后晋之制,凡士子在乡试合格后,参加礼部考试或廷试多次不被录取者,遇皇帝亲试士时,得别立名册以奏,经特许附试,谓之特奏名。凡特奏名者,一般都能中。故称为恩科。清代在正常科举之外,遇朝廷庆典,特开科考试,也叫恩科。参阅宋赵升《朝野类要·恩科》。顾炎武《日知录·恩科》。 恩科科举考试用语。❶见“特奏名”。 ❷明清于三年一次规定的考试(即“正科”)之外,因遇皇帝登极或皇帝、太后大寿而加行的考试称“恩科”。有乡试恩科、会试恩科。如恩科与正科合并举行,称作“恩正并科”,按两科累加名额录取,较平时正科为多。参见“正科”。 恩科清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八旗满洲等旗人生员、举人与汉生员、举人每三年举行1次乡、会试,称为正科。若遇皇帝即位或皇室庆典则加科取士,称为恩科。如恩科与正科合并,称“恩正并科”,按两科名额录取。如正科与恩科不合并,正科改为恩科。自康熙五十二年 (1713) 首开恩科起,至光绪三十年(1904),正科改恩科止,乡会试恩科共举行26次。光绪三十一年废止。 恩科 恩科科举制度定期考试,皇帝即位庆典科举考试称“恩科。”《辞海》: “恩科:科举制度每3年举行乡试及会试,称为正科。若遇皇帝即位及皇室庆典加科,称为恩科。恩科始于宋代,明清亦用此制。如恩科与正科合并举行,称为恩正并科,按两科名额录取。” ☚ 恩荫 恩榜 ☛ 恩科 恩科❶宋代称特奏名为“恩科”。见“特奏名”条。 ❷清代科举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及会试,称作正科。有时遇新皇帝登极、万寿等庆典,则加试一科考试,称作恩科。如恩科与正科合并举行,称作恩正并科,按两科累加名额总数录取,较平时正科为多。有清一代,共开恩科二十次,但仍遵守三年一开科场之制。 ☚ 正科 科举考试机构及考官 ☛ 恩科en keimperial examination held on a special occasion such as a coronation and other royal celebration 恩科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1)宋代有特奏名之制, 亦称之为恩科, 参见“特奏名”。(2)明清时定制,三年一次的乡试、会试之外,特于朝廷有庆典之年加举一次,称为恩科。有时恩科与正科在同一年举行,则一并办理,称为恩正并科,按两种名额取中。 恩科即特奏名。《宋会要·选举》13之2:“恩科,即特奏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