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御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御道道路名。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时完成。起自小亚细亚沿岸的以弗所,中经萨狄斯,东到帝国都城苏萨。全长约2400公里。目的在于调遣军队和传达政令,同时加强了帝国境内的联系,也有利于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御道 御道一般指古代专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后汉书》卷33《虞延传》: “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据《周礼·夏官》记载,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纬即呈南北、东西方向的大道,“经纬途九轨”。郑成康曰: “九轨,轨谓辙广,乘车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为辙广。九轨积七十二尺,则此途十二步也。”这些南北、东西大道穿过城墙时,皆开三门,男子由左,女子由右,车从中央。周天子行车中道,为喻天子体以阳数,故以“九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都咸阳,大兴驰道建设,通达各战国时期的六国故都,皆主要供皇帝车驾通行。《三辅黄图校证》载: “秦每破诸侯,彻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咸阳北至九峻、甘泉,南至户、杜,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连属。”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 中描写咸阳一带离宫别馆时说: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渭、泾)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也有称这种亭阁相属的御道谓“阁道”。西汉在咸阳附近建长安城,共有十二座城门,每城门有三个门道,门道宽三十二尺,由城门通往城内的大街即由这三条并列的纵横道路组成,其宽度与门道一致。三个门道,左道为出,右道为入,中间是专供帝王出入的 “御道”。此后历代帝王在京都通向郊外的御道,莫不如是。帝王常行的御道,一般沿途置离宫别馆,派卫士把守。东汉及晋御道两侧甚至筑有隔墙。南齐武帝出游所常经道路,屏逐居民,“从万春门由东宫以东至郊外,数十里,皆空家尽室。巷陌悬幔为高障,置仗人防守,谓之 ‘屏除’”。东晋建康(今南京) 自太极殿至御花园修有连通的上下两层的御道,历史上称为“复道”。北宋东京开封府城内的御道有四条,一条自大内宣德门向南经朱雀门,南通南董门; 一条自宣德门外向东经旧宋门,东通新宋门,再自第一条御路的州桥向西经旧郑门到新郑门; 自第二条御路的土市向北经旧封丘门到新封丘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大道,时称 “御街”,也叫 “天街”,北起中正桥,南至正阳门,长1.35万丈,宽近200步,由3.53万块全幅巨形石板铺成。街心为御道,两旁用石砌成河道,河里植荷花,岸边植桃李梨杏,河道外侧布黑漆杈子,禁人入内。 北京故宫云龙御路 ☚ 8、道路 御河 ☛ 御道yu daoa road for the imperial carriag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