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亨利四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亨利四世1050—1106Heinrich Ⅳ

德意志法兰克尼亚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之子。1056年即位,1066年亲政。在位时,竭力推行扩大王权政策。1073年—1075年,镇压萨克森农民起义,平定萨克森诸侯叛乱,并开始同教皇展开争夺策封权的斗争。1076年他于沃姆斯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教皇格利哥里七世则在拉特兰宗教会议上宣布开除亨利的教籍,废其帝位,解除其臣民的效忠誓言。部分德意志诸侯乘机反叛,另立新君。他被迫于1077年初亲赴意大利卡诺沙教皇所住城堡外,赤足披毡,等候三天,求教皇赦罪。得到教皇宽宥后,立即回国扑灭反叛力量,然后进军意大利,赶走格利哥里,另立新教皇,并举行皇帝加冕礼(1084年)。但斗争并未结束。1105年,其子受教皇唆使,背叛于他。亨利逃至列日(在尼德兰),次年病死于该地。


亨利四世1367—1413Henry Ⅳ

英国兰开斯特王朝创始人。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公爵约翰之子。其父(原为金雀花王朝末代国王理查二世的摄政)失势后,亨利为国王所逐而投靠法兰西王查理六世。1399年父死后,其领地又为国王所夺,于是他返回英国夺取政权,由议会推举为王,称亨利四世,建立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的统治。在位期间,扶植天主教会;镇压诸侯叛乱,迫害宗教“异端”。1401年颁布了英国的第一道迫害“异端”法令——“异端处火刑”令,加强了教会对付“异端”(主要是对付罗拉德派异端)的权力。


亨利四世1553—1610Henry Ⅳ of France

法国波旁王朝创始人。系出波旁家族,袭封那瓦尔王,胡格诺派首领。1572年,在天主教贵族发动的圣巴托罗缪惨案中仅以改宗天主教而幸免于死。1589年法王亨利三世遇刺身死,瓦洛亚朝绝嗣,他以近亲入主巴黎,开创波旁王朝(1589—1792;1814—1830)的统治,称亨利四世。同年四月颁布“南特敕令”,结束法国内战。5月与西班牙签订维尔芬条约,收回西班牙在干涉时期占去的法国领土。为重振王权,采取措施恢复农业,发展交通,保护关税,奖励工商,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同时整顿司法机构,阻止教皇干涉法国教会,严惩不服从王权的贵族。对外警惕西班牙的反法政策,和欧洲新教国家英、荷等国结成反哈布斯堡联盟,并筹款练兵,准备一战。出征前夕被耶稣会派遣的凶手刺杀。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的民族历史剧,与《理查二世》、《亨利五世》合为一套“四部曲”,另一套“四部曲”包括《理查三世》、《亨利六世》 (上、中、下)。《亨利四世》根据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具体历史事件写成,虽然分为两出戏,前后剧情及冲突却一脉相承。上篇描写亨利父子敉平霍茨波(亨利·潘西)等重臣叛乱的战绩,下篇表现亨利王等粉碎约克大主教所策划的新叛乱阴谋的过程。亨利四世利用理查二世的昏庸怯懦而登上王位后,“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就陷进了内忧外患之中。诺森伯兰伯爵、华斯特伯爵居功自傲,乱法狂悖。诺森伯兰之子霍茨波,凭着他的生命发誓,一定要在叛乱中闹得“日月无光,风云变色”。约克大主教支持诺森伯兰、华斯特、葛兰道厄三家分裂英国的内战阴谋。亨利四世虽为此忧心忡忡,却能采取果断措施,决定御驾亲征,为了消除内部隐忧,他在出征之前召见了放浪形骸的哈尔太子,责勉他改邪归正,重视国事。太子过去常与“骑士”福斯塔夫等出入“野猪头酒店”,寻欢作乐,胡闹鬼混。亨利王的警告,使太子醒悟,他作了痛改前非、为国杀敌立功的保证。当亨利王的征讨军杀向战场时,三家联盟内部步调很不一致,诺森伯兰和葛兰道厄都按兵不动,霍茨波只得带领薄弱的兵力迎战。索鲁斯伯雷一战,亨利父子大获全胜,霍茨波死于太子剑下。亨利四世抓住时机,乘胜追击,命令哈尔太子攻打葛兰道厄和马契伯爵,兰开斯特公爵(太子之弟)讨伐诺森伯兰和约克大主教。兰开斯特等人施展“和谈”计谋,解散叛军后逮捕了约克大主教和其他叛逆头目。经常犹豫不决的诺森伯兰终于采取行动了,他和巴道夫勋爵一道起事,但被约克郡的郡吏击败,死在战场上。一连串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亨利四世却病倒在卧榻上。不久,亨利四世逝世,哈尔太子继承王位,称为亨利五世。亨利五世登基后,与过去的酒肉朋友断绝关系,并且放逐了福斯塔夫,下定决心整顿朝纲与法纪。

这部历史剧充分表达了莎士比亚的政治观点与人文主义理想。剧作家肯定智勇双全的亨利四世敉平封建诸侯叛乱的功绩,主张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反对贵族纷争、分封割据。可是,亨利四世并不是剧作家的理想的君主,史剧也谴责了他的王位“来路不明”,他篡夺王位的血腥手段,给叛逆贵族找到了造反的借口。剧作家从发展中刻画哈尔太子的形象,寓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浪子”哈尔太子变为贤明的亨利五世,说明剧作家寄望于爱国爱民的理想君主。在史剧中,莎士比亚还以福斯塔夫的活动为中心,组成了一个广阔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即“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他怯懦、吹牛、邪恶,却又不乏机智、幽默的特征。剧作家揭发他的纵欲主义、利己主义,同时也为他指出一条道德改造的道路。史剧关于亨利四世敉平叛乱、哈尔太子与福斯塔夫生活浪荡的两条线索,平行而交织,严肃的政治斗争场景与诙谐的讽刺画面结合,颇有吸引力。剧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丰富。剧作家善于运用独白、旁白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借大量比喻、隐喻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