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归芍地黄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归芍地黄汤

《症因脉治》卷二方。
❶生地黄、当归、白芍药、牡丹皮、枸杞子、知母、人参、甘草、地骨皮。水煎服。功能滋阴养血,凉血清热。治血虚咳嗽,盗汗自汗,潮热骨蒸,五心烦热。
❷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牡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水煎服。治外感吐血,脉芤而涩者。

归芍地黄汤 《症因脉治》卷二

【组方药物】 生地 归身 白芍药 枸杞 丹皮 知母 人参 甘草 地骨皮
【制剂用法】 上药9味,水煎服。
【主要功效】 滋阴清热,养血益气。
【适应病证】 血虚咳嗽,盗汗自汗,骨蒸潮热,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或弦数。
【方义分析】 方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人参、甘草益气补脾,白芍、枸杞补肝敛阴,地骨皮、丹皮、知母清热除蒸。共奏滋阴清热,养血益气之功。


归芍地黄汤 《症因脉治》卷二

【组方药物】 当归 白芍药 生地 丹皮 茯苓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制剂用法】 上药8味,水煎服。
【主要功效】 滋阴养血。
【适应病证】 肝肾阴亏,头昏头痛,耳鸣目眩,腰肢酸软,午后潮热,骨蒸盗汗,吐血,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名方。方即六味地黄丸加归、芍而成。方中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之阴;茯苓、丹皮、泽泻清热利湿。六味相配,补中有泻,开合得宜。再配当归、白芍养血益阴,使阴血充足,则肝肾阴亏诸证自可痊愈。

归芍地黄汤

归芍地黄汤

本方见于《症因脉治》卷二。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来。后将汤剂改为丸剂名归芍地黄丸。方由当归、白芍、生地、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组成。上药八味,水煎二、三次,每日一剂,分二、三次温服。亦可作丸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每日一、二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功能滋阴养血。主治肝肾血亏,头昏头痛,耳鸣目眩,烦躁不宁,腰酸脚软,午后潮热,盗汗骨蒸,咳嗽吐血,或两胁焮痛,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象细数或芤而涩者。方中生地、山药、萸肉滋补肝肾之阴,茯苓、丹皮、泽泻清泄肝火水湿,此六味,即是六味地黄丸,补中有泻,开合得宜。然六味地黄丸重在滋补肾阴,对阴虚而兼血虚者,尚嫌补力不足,故此方再配伍当归、白芍养血滋阴,使阴足血充则肝肾阴虚诸证,自可得解。本方对大便滑泄、脾胃虚寒及感冒者均忌用。
归芍地黄汤(《症因脉治》卷二) 生地、归身、白芍、枸杞、丹皮、知母、人参、甘草、地骨皮。水煎分服。功能养血益气,滋阴清热。主治血虚咳嗽,盗汗自汗,潮热骨蒸,下午嗽多,形体黑瘦,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象细数或弦数者。方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人参、甘草补脾益气,白芍、枸杞补肝敛阴,丹皮、地骨皮清泄虚热,共成补养气血,滋阴清热之剂,故可用于阴虚火旺而兼气血不足者。此方与上方相比,少茯苓、泽泻,而多人参、甘草、知母、地骨皮益气而又清火。对肾阴亏损而中气不足,气不生血,阴血两虚,阴虚火旺者可以选用,较上方纯属阴虚血亏者稍有不同,用时宜辨。

☚ 养血胜风汤   调营敛肝饮 ☛
000043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