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际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际亮 张际亮1799—1843字亨甫,号华胥大夫。建宁(今福建建瓯)人。道光举人,以忤曾燠,终生不得志,遂放浪山水。重友朋气谊,与姚莹最善。诗名极盛,时人比之李白。他认为乾隆以来主要诗人如沈德潜、米筠、袁枚、赵翼、蒋士铨、黄景仁、翁方纲、张问陶等都未逮“风雅之旨”; “袁佻、赵犷、蒋薄、黄轻,张介于黄、蒋之间” (《与徐廉峰太史书》),努力树立近代诗风。在鸦片战争中,作有不少“纪宁波英夷之乱”的诗,沉雄跌宕,真实地反映了国家民族危机,表现出爱国主义立场。有《张亨甫全集》。 ☚ 梁廷柟 何绍基 ☛ 张际亮 张际亮1799—1843字亨甫,号松寥山人、华胥大夫。福建建宁人。少孤,伯兄业商,资助其读书,肆业于福州鳌峰书院,为山长陈寿祺器重。清宣宗道光五年(1825),以拔贡入都,朝野重其名。因书责盐运使曾燠及其门下“廉耻俱丧”,遂负“狂生”名,为朝贵所忌,应试辄不取。在京与黄爵滋、汤鹏、潘德舆、徐宝善等交往唱和。后历游山川,曾上书两广总督卢坤,请严缉鸦片走私。道光十五年,更名亨辅应试,始中举人。次年,会试不售。与黄爵滋等发起禁烟。道光二十年,应台湾道姚莹之邀,欲赴台,至厦门西返,之浙东,适鸦片战争起,目击战乱。道光二十三年,闻姚莹以守台抗英而被诬下狱,扶病入都,为姚奔走。姚莹事白出狱,而际亮劳瘁致疾卒。以诗负盛名于仁宗嘉庆(1796—1820)、宣宗道光(1821—1850)间,尝批评乾、嘉以来沈德潜、袁枚、翁方纲诸名辈“或以议论考订为诗,或则轻佻浅鄙”,流弊海内,欲“力挽颓波”,以转移诗风自任。诗多慨叹政敝世衰,民不聊生,抒写遭际落宕、壮志难伸之郁愤。鸦片战争时所写篇什,哀痛浙东惨遭蹂躏,抒发爱国抗敌之热忱。潘世恩称“亨甫负经济才,磊落有奇气。读其诗如天马行空,瞬息千里,又如神龙变化,不可捉摸”,“而激昂慷慨,可泣可歌,则少陵之嗣响”(《张亨甫全集题辞》)。一时朋辈,推许为“一代奇才”(朱庭珍《筱园诗话》),“嘉庆、道光以来作者未能或之先也”(符保森《国朝正雅集》),唯稍后李慈铭则谓“亨甫极负时名,诗亦规作家,而粗率豪易,毫无真诣”(《越缦堂诗话》)。早年诗刊为《松寥山人初集》十卷。其门人所刻《张亨甫全集》有文六卷、诗二十七卷,所收诗不全。自订《思伯子堂诗集》三十二卷。另有笔记《金台残泪记》、《南浦秋波录》。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传》卷七三,姚莹《张亨甫传》、李雲浩《张亨甫先生年谱》(《张亨甫全集》)。 ☚ 顾春 汤鹏 ☛ 张际亮1799~1843Zhang Jiliangmodern poet,also called Hengfu. Works: Complete Collection of Zhang Hengfu,etc. 张际亮1799—1843清诗人。字亨甫,福建建宁人。道光举人。好游历,诗歌沈雄悲壮。著有《松寥山人集》、《娄光堂稿》、《南来录》、《金台残泪记》、《南浦秋波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