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萧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萧绎

萧绎508—554

即梁元帝。字世诚,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萧衍七子。初封湘东王,镇江陵。侯景作乱,命部将王僧辩等讨景,乱平,即帝位于江陵。在位三年,为西魏军所掳,被杀。博学好文,著述甚富,多佚。今仅存《金楼子》辑本,其中《序》及《立言篇》,评述晋宋以来文士,详为辨析“文”、“笔”,在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意义。另存诗百十余首,赋九篇,轻靡绮艳,与兄纲相近。原有集五十二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梁元帝集》。

☚ 徐陵   阴铿 ☛

萧绎

萧绎508—554

即梁元帝。武帝第七子。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博极群书,工书善画,长于人物。曾画《宣尼像》,并为之赞,又书之,时人称为“三绝”。作品有《番客入朝图》、《芙蓉湖醮鼎图》、《鹿图》、《游春苑图》等。承圣末后魏兵袭荆州,城陷将降,乃聚古画、法书、典籍二十四万卷焚之,并欲投火俱焚未遂,出降被杀。

☚ 张僧繇   顾野王 ☛

金楼子·志怪篇/木人/优师木人

☚ 折箭   金楼子·志怪篇 ☛
萧绎

萧绎508—555

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王。历会稽太守、丹阳尹。普通七年(526),出为荆州刺史。大同五年(539),领石头戍军事。大同六年,出为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复为荆州刺史。后平侯景之乱,即帝位于江陵。承圣三年(554)十一月,江陵城陷于西魏,被俘。十二月辛未,遇害。聪悟俊朗,六岁便解作诗(《金楼子·自序篇》)。成年后笃志文艺,雅好著述,所著《金楼子》、《汉书注》等有十数种之多。《金楼子·立言篇》论及文、笔之分,并认为“文”的标准是“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在文学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其诗绮靡衰飒,属于齐、梁轻艳一体。有辑本《梁元帝集》。存诗及断句一百二十三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书》卷五、《南史》卷八有传。

☚ 徐陵   阳休之 ☛

萧绎508—554

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南朝梁诗人。梁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侍中、江州刺史、荆州刺史。侯景之乱中,绎拥兵观望,专力对付诸王。至大宝三年,才击灭侯景,即帝位于江陵。后西魏伐梁,攻陷江陵,绎被魏军所杀。原有集五十二卷、小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梁元帝集》。
索引:萧绎,世诚,七符,金楼子,元帝。

萧绎

萧绎508—554

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为梁元帝。有《金楼子》十卷。萧绎最值得重视的美学观点表现在文笔区别上,也就是区分文学与非文学。萧绎认为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在学者方面看,擅长诗赋的人是文学家,而善为章奏等应用文的人只是笔者。从作品的体裁方面,只有可供吟咏的诗歌,才可称为文学。从文章特点看,具有华丽的辞藻,协畅的声律,精粹的语言,抒发感情,才可称为文学。文笔之分,表现了对文学特征认识的深化。

☚ 玉台新咏序   金楼子 ☛

萧绎

萧绎508—555

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文学家。梁武帝萧衍之第七子。7岁时封湘东王,成年后出为荆州刺史、江州刺史。侯景之乱,其依附西魏、北齐,出兵击破侯景。武陵王天正二年(552)在江陵即皇帝位,为梁元帝,改元承圣。承圣三年(554)萧詧勾结西魏攻梁,萧绎被虏,后遭杀害。萧绎爱好文学,博览群书,又通佛典,致力于编纂和著述,重视文学和学术,门下文人颇多。萧绎著有文集52卷及《汉书》注释、《周易》讲疏、《老子》讲疏等共360余卷,其中有不少出自门下文人之手。著述中最重要的是《金楼子》,该书中提出文的标准应该是“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即文学作品应具备文采、音律、情感这些要素,突破了文笔说拘于有韵无韵的局限,在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萧绎的著述大多散佚,明人辑为《梁元帝集》,其文学作品属于典型的齐梁绮丽风格。

☚ 萧纶   刘孝胜 ☛

萧绎

萧绎(508—554)南朝梁诗人,即粱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侯景之乱时,他拥兵镇守荆州,却坐视不救,乱平后,他挥兵东下,即帝位于江陵,是为梁元帝。公元554年,被西魏军攻江陵时虏杀,在位仅三年。

萧绎博学多能,善诗工文,然多齐梁香艳之风,是著名的宫体诗人。存诗110多首,其赋作今存《玄贤赋》、《言志赋》、《采莲赋》等八篇,《荡妇秋思赋》是其中较出色的一篇。乐府诗《折杨柳》、《陇头水》等较清新自然。著有综合性文集《金楼子》一书,其《序》文论及文学,从内在的特质强调文学的特性,认为文学应有华丽的辞藻、协畅的音律、精粹的语言。其诗文长于抒情,虽不完善,还是值得肯定。

《金楼子》原十卷,已散佚,今存辑本六卷。

萧绎

萧绎508—554

即梁元帝。南朝辞赋家、重要诗人和文学理论家。《梁书》、《南史》有传。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王。历官会稽太守,荆州刺史,江州刺史。侯景作乱,奉诏为侍中,进位相国。大宝三年(552)即位于江陵。在位3年,为西魏围困。江陵城陷,焚古今图书14万卷,叹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被擒遭杀。萧绎自幼聪俊,天才英发,年5岁,梁武帝问他:“汝读何书?”对曰:“能诵《曲礼》。”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因患眼病,遂盲一目。长而好学,博总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与文士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之交。他是重要诗人和文学理家。有诗120余首,多为短篇小制。所作《金楼子》为文学理论史上之名著。明确提出文学的特点是“惟须绮穀纷披,宫征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金楼子·立言》),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存辞赋8篇:《玄览赋》为长篇大赋;《采莲赋》、《荡妇秋思赋》是其代表作;《秋风摇落》等系为残篇。赋文虽“婉丽多情”,却不失自然细致的描写。其形式为典型的四六骈赋体。著作有《孝德传》30卷、《忠臣传》30卷、《注汉书》115卷、《周易讲疏》10卷、《内典博要》100卷、《连山》30卷、《老子讲疏》10卷、《金楼子》10卷、《古今同姓名录》1卷等20余部。原有集,本纪载有50卷,《隋书·经籍志》载目52卷、《小集》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梁元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萧和   萧衍 ☛

萧绎【同义】总目录


萧绎金楼子
萧绎

萧绎508—554

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侯景之乱时,他正再镇荆州,拥有强兵,但坐视不救,而以剪除异己的兄弟为务。及其父萧衍、兄萧纲先后在幽囚中死亡,他才派兵东下,先灭掉邵陵王萧纶,再消灭侯景,然后即位于江陵,公元554年,西魏攻江陵,他被擒见杀。
萧绎是个善于矫饰的残忍的人,但博学多能。萧纲甚推许他的文学才能,说“斯文未坠,必有英绝领袖之者,非弟而谁?”(《与湘东王书》)其赋今存8篇,《玄览赋》、《言志赋》、《采莲赋》、《荡妇秋思赋》等。《玄览赋》以其任江州刺史以前的仕宦经历为线索,叙述所历所感,颇自吹其“政绩”,而以优游典籍、潜心著述作结。文多矫饰,言不由衷,故虽构思周密,语言精炼,殊少生趣。《言志赋》是其称帝以后之作,他本性残忍,权利欲炽盛,却说什么“彼知止与知足,复何营而何欲。”益彰其伪。值得一提的倒是他的《采莲赋》和《荡妇秋思赋》这样的抒情之作。《采莲赋》描写的是江南水乡的采莲少女;《荡妇秋思赋》是写闺思的抒情之作。这些抒情小赋,辞采婉丽,情致绵渺,艺术上极其精美,很有六朝风流之音,与铺张扬厉的汉大赋相比,反映的完全是两个时代的声音。它们的情调和表现艺术常被后代诗人、尤其是晚唐诗词作家们所接受,它们实际上反映了人的感情的觉醒。

☚ 沈炯   庾信 ☛

萧绎508—554

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侯景乱起,绎命王僧辩等灭景,即位于江陵。在位三年,为西魏军掳杀。今存诗110余首,赋9篇,多淫靡轻艳之作。生平著作甚多,其中《金楼子》之部分内容为文学理论与批评,较有意义。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梁元帝集》。

萧绎508~553Xiao Yi

Emperor Yuan of Liang,also man of letters of Liang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orks: Song of Swallow,Autumn Thoughts of a Vamp,Rhapsody of Picking Lotus,etc.

萧绎508—554

即梁元帝。南朝梁皇帝。公元552—554年在位。字世诚。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辩、陈霸先灭景,即位于江陵。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萧詧和西魏军攻破江陵,他仍讲《老子》于龙光殿,百官戎服以听,及城陷,他将藏书十四万卷全部焚毁,叹道: “读书万卷,犹有今日!”遂为魏人所杀。诗赋轻靡绮艳,与兄简文帝相近。生平著作甚多,今存《金楼子》。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梁元帝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