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萧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萧红1911—1942;女

黑龙江呼兰人,一作哈尔滨人
著名作家。曾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著有《矿野的呼喊》、《小城三月》、《民族魂》、《萧红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等。
原名:张荣华
学名:张秀环
笔名:萧红、小羊、田娣、吟、玲玲、荣子、莹、悄吟、萧
自称:小海豹、小麻雀、小鹅
别名:张乃莹、张癗莹

萧红

萧红小传骆宾基建文书店1949年5月3版162页,黑龙江
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版132页
萧红评传葛浩文著 郑继宗
(香港)文艺书屋1979年9月版200页,
(台湾)时报文化公司1980年6月版
174页,(台湾)台北文艺出版社1985年
8月版197页
萧红传萧 凤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129页,1982
年2版129页
怀念萧红
萧红研究
王观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168页、
1984年11月2版168页
北方论丛编辑部1983年6月版240页
萧 红
忆女作家萧红二三事
忆萧红
萧红小论——纪念萧红逝世四周年
萧军与萧红
萧红在哈尔滨
萧红与绘画
萧红的悲剧
人民永远纪念她——萧红
萧红与《夜哨》
鲁迅和萧红
为萧红辟路
王 述
张 琳
绿川英子撰 欧阳
凡海译
骆宾基
玄 默
陈 隄
张若华
残 石
沙金成
沙金成
张 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2月版235页
新华日报1942年5月6日
新华日报1942年11月19日
新华日报1946年1月22日
*中央日报1966年11月2日
哈尔滨日报1978年10月15日
黑龙江日报1979年12月2日
宁夏日报1980年2月24日
长春日报1980年8月9日
吉林日报1981年2月22日
辽宁日报1981年10月6日
文学报1982年7月22日
无限深情话萧红
悼萧红与(李)满红
鲁 阳
靳 以
沈阳日报1985年1月20日
战时文艺1942年5卷3期,靳以散文和小
说集(上集)122页
追忆萧红
花落时节忆萧红
女作家萧红
景 宋
阿 甲
李立明
文艺复兴1946年1卷6期
*乡土1957年7期
*中华日报1975年11期

忆萧红
萧红(1911—1942)
周鲸文
刘绍唐
*时代批评1975年433期
*传记文学1976年29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2册第315页
萧红及萧红研究资料——为纪念萧红女士逝世
三十五周年而作
H·Goldblatt著
郑继宗译
*明报月刊1977年12卷7期
萧红自传
反帝爱国女作家萧红
萧红论
《萧红评传》选载
钟汝霖
赵凤翔
陈 隄
*明报月刊1977年12卷7期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3期
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1期
文艺百家1979年1期,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0年2辑
从呼兰到哈尔滨——萧红家世、早期生活和创
铁 峰文艺百家1979年1期
重读《呼兰河传》回忆姐姐萧红
鲁迅与萧红
张秀琢
姜德川
海燕1979年5期
新文学史料1979年9期,新华月报1979
年10期
萧红传萧 凤散文1980年1期,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1年3辑
生死场 艰辛路——萧红简传
萧红与《生死场》——兼谈鲁迅对萧红的友谊
漫话写萧红
萧红与美国作家
萧红印象记
萧红与《生死场》
关于萧红的事——兼寄聂华苓
访老人 忆故人——听梅林同志谈萧红
女作家萧红少年时代二三事
萧红与舒群
萧红已出版著作目次年表
绿川英子与萧红
忆萧红
《萧红已出版著作目次年表》补遗
萧红的生日到底是在哪一天?
回忆萧红——访萧红呼兰故乡
从中国大陆文坛的“萧红热”谈起——萧红传记
资料拾零
骆宾基
铁 峰
陈 隄
赵凤翔
吴似鸿
萧向东
余 时
丁言昭
傅秀兰口述何
宏整理
赵凤祥
丁言昭等辑录 萧
军补充订正
丁言昭 曹予庭
罗 荪
陈子善
荣耀祥
梁山丁
葛浩文
十月1980年1期
求是学刊1980年1期
学习与探索1980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1期
西湖1980年2期
郧阳师专学报1980年2期
东北现代文学资料1980年2辑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0年2辑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0年2辑
新文学史料1980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2期
战地1980年3期
战地1980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4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4期
妇女1980年5期
*中报月刊1980年8期
萧红史料订正
离合悲欢忆萧红
潘志旻
高 原
读书1980年11期
哈尔滨文艺1980年12期,新华文摘1981
年2期
萧红在香港发表的文章——《萧红已出版著作
目次年表》补造
卢玮銮*抖擞1980年总40期
萧红年表
回忆我与萧红的一次谈话——序《萧红选集》
厄于短年的创作英才
鲁迅的心和萧红的道路
与蓝天碧水永处——萧红及其创作
鲁迅与萧红
曲守成
聂绀弩
王观泉
朱绍荆
程克夷
余 时
黑龙江文物丛刊1981年创刊号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
萌芽(增刊)1981年1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1期
艺丛1981年1期
集萃1981年2期,*中国现代作家资料选
粹第2集第1页
萧红年谱
论萧红的文学道路
蓝天碧水忆萧红
萧红、萧军在哈尔滨
沈昆明
华 铭
李激扬
孟 希
南开学报1981年3、4期
辽宁师院学报1981年4期
新港1981年5期
集萃1981年5期

关于萧红的纪念与研究
萧红的十年文学道路
萧萧寒风中的红花——杰出女作家萧红
萧红(笔名探源)
萧红在北京的时候
萧红的另一个笔名——玲玲
萧红的最后四十四天
萧红中学时代拾零
萧红的著作和研究在美国
民主革命的优秀文艺战士萧红
萧红生平著作纪年
海滨沧桑觅旧踪——萧军、萧红在青岛
萧红资料五则
不幸的萧红与萧红的不幸
梦回呼兰河——萧红传选载
二萧与裴馨园
记萧红的谈话
萧红在上海事迹考
萧红研究资料目录索引(1933—1982.1)
王观泉
钟汝霖
张毓茂
于 胜等
李洁吾
铁 峰
克非等
丁言昭
戈宝权
钟汝霖陈世澄
钟汝霖
戴永夏
何 宏
柯平凭
谢霜天
黄淑英讲述 萧
耘整理
(苏)B·H·罗果夫
丁言昭
北方论丛1981年5期
北方论丛1981年5期
芒种1981年6期
芒种1981年6期
哈尔滨文艺1981年6期
吉林大学学报1981年6期
春风1981年8期
西湖1981年12期
卖书1981年12期
北方论丛1982年1期
北方论丛1982年1期
柳泉1982年3期
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3期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年4辑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年4辑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年4辑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年4辑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年4辑
悼萧红
浅谈萧红几个问题
萧红遇难得救
萧红家庭情况及其出走前后
昙花一现的友情——思忆萧红
萧红论
《萧红评传》序
萧红家世匡补
萧红与华岗
萧红研究摘编
关于萧红研究的几个问题
萧红与文学青年
有关萧红在东京的事迹调查
我的同学萧红
萧红研究动态二则
胡 风
林 军等
孟 希讲述 何
宏整理
张 抗
金秉英
张毓茂
骆宾基
萧 原
华滇珂
李重华等
陈 隄
陶 萍
(日)平石淑子著
姚嫒嫒、洪左先

刘俊民讲述 何宏
整理
艺谭1982年4期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年5辑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年5辑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年5辑
青海湖1982年6期
新文学论丛1983年1期
长春1983年1期,初春集第229页
丹东师专学报1983年1期
文史哲1983年4期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83年4期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6期
作品1983年12期
北方文学1984年1期
大庆师专学报1984年2期
北方论丛1984年6期
矛盾与萧红
萧红学术讨论会侧记
萧红身世考
“爱”的悲剧——忆萧红
萧 红
风雨中忆萧红
钟桂松
穆文荣
姜世忠
梅 志
冯钧国
丁 玲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4年9辑
社会科学动态1984年9期
哈尔滨史志丛刊1985年1期
女作家1985年2期
文科月刊1985年4期
丁玲文集第5卷第40页,丁玲选集第3卷
第175页
两个勇敢的跋涉者——论萧军与萧红
萧 红
萧 红(三则)
萧 红
张毓茂
骆宾基
骏 骥
文艺论丛第19辑第309页
中国现代女作家(上)第221页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第362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111页,中
国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31页
萧红传略
萧 红
骆宾基
李立明
中国现代作家略传(下)第454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553页

花开时节话萧红
萧红
萧红
萧红简传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萧红简传》增订篇
萧红
萧红
萧红(1911-1942)
宋美龄与萧红
陈凡
孙陵
季林
骆宾基
骆宾基
余惠
赵聪
编纂组
(美)史沫特莱 吕
恩光等译
*尘梦集256页
*我熟识的三十年代作家第1页
*作家的生活第123页
初春集第239页
初春集第253页
*现代中国作家选论第199页
*现代中国作家列传第318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2册第560页
革命时期的中国人第122页
萧红
萧红在哈尔滨
萧红家世及其青少年时代
回忆我的姐姐——萧红
萧红家世及其青少年时期史料补遗
谈萧红与鲁迅
萧红及萧红研究资料
二萧散记——又论萧军,再谈萧红
莫洛
铁峰
王化钰
张秀珂
张抗
葛浩文
陨落的星辰第177页
哈尔滨文史资料第1辑第89页
黑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148页
黑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160页
黑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166页
*漫谈中国新文学第1页
*漫谈中国新文学第24页
*漫谈中国新文学第48页
鲁迅先生和萧红二三事端木蕻良端木蕻良近作第180页
萧红

萧红1911—1942

女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张逎莹,笔名悄吟等。黑龙江呼兰人。1930年因反对封建婚姻而离家去北平。1932年返哈尔滨,与萧军同居并开始写作生活。次年,与萧军合著的《跋涉》出版。1935年,在鲁迅帮助下,出版了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为此书撰写《序言》,认为是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统治下反抗斗争的优秀作品。次年去日本养病。抗战后,辗转敌后,继续写作。1942年病逝于香港。著有短篇小说集《牛车上》《旷野里的呼喊》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散文集《商市街》《桥》《回忆鲁迅先生》和剧本《突击》。有《萧红选集》。

☚ 雷石榆   林焕平 ☛
萧红

萧红女;1911.6.1—1942.1.22

原名张荣华。曾用名张秀环、张迺莹。笔名有悄吟、田娣、玲玲等。黑龙江呼兰人。生于地主官僚家庭。自幼丧母,受到父亲的冷遇。1926年到哈尔滨第一女中读书,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0年秋为反抗父亲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先后参与组织维纳斯画社和星星剧团。1933年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王阿嫂之死》,揭露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受到文坛的注目。接着又作了《看风筝》、《夜风》、《小黑狗》、《广告副手》等小说。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小说合集《跋涉》,在东北文坛产生很大的影响。1934年与萧军去青岛,旋赴上海。不久结识鲁迅,在鲁迅支持下出版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生死场》,轰动上海文坛。鲁迅在序中推崇说:“北方人民对于生活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1936年去日本养病。在东京写了短篇小说《王四的故事》、《牛车上》、《红的果园》、《家族以外的人》等,寄回上海《文季》、《作家》、《中流》等刊物发表。1937年抗战前夕回国,投入抗日斗争。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牛车上》。同年10月随上海文化人撤退到武汉。翌年1月应李公朴之约,任教于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不久辗转到西安。嗣后又随端木蕻良奔波于武昌、重庆等地。其间在《文艺阵地》、《文摘·战时旬刊》等刊物发表短篇小说《黄河》、《朦胧的期待》、《逃难》等,以后收入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40年春与端木蕻良赴香港。先后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短篇小说集《小城三月》。1942年香港沦陷后,因患肺病被庸医误诊致死。其作品还有诗集《萧红自集诗稿》(1937、38年间)、哑剧《民族魂》(1940年)以及散文集多本。

☚ 萧军   萧村 ☛

萧红

萧红女

(生平经历、小说创作及其它文学活动参见小说卷)她的大部分散文都收在《商市街》、《桥》、《萧红散文》等集里。她的散文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的性质,记录了自己饥寒交迫、辗转漂泊的生活,表达了自己与封建家庭决裂的决心;记载了在人生道路上使自己铭心刻骨的人和事。她是“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萧红·序》),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朴素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 萧也牧   萧乾 ☛

萧红

 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早年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逃出家庭,历尽坎坷艰辛。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后与肖军一起成为“东北作家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著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和《小城三月》等短篇小说、散文集。

萧红1911—1942

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30年为了逃婚,从家出走,困居哈尔滨。1932年得萧军、舒群帮助,开始为《晨光报》和《国际协报》副刊写稿。1933年与萧军合著小说、散文集《跋涉》在哈尔滨出版。1934年去青岛,后转赴上海,结识鲁迅。在上海进步文艺刊物发表诗文、小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去汉口。1938年去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教书,后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去西安。1940年去香港、办《时代文艺》,1942年于香港病逝。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 中篇小说 《生死场》(1935年);《马伯乐》(1941年);短篇小说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散文集《商市街》、《旷野里的呼喊》、《萧红散文》; 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等。

萧红

230 萧红1911—1942

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1929年在哈尔滨市立第一女中读书,喜欢文学和绘画。曾因逃婚去北京就读过。1932年返回哈尔滨后开始了艰难的写作,同年秋与肖军同居。次年与肖军合出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与肖军去青岛写作长篇小说《生死场》。10月,二肖又去上海,得到鲁迅的大力帮助。次年底,《生死场》作为《奴隶丛书》之三出版。1936年秋去日本养病,越年回沪,写成《牛车上》等短篇。抗战爆发后,她辗转去武汉、临汾等地,开始撰写《呼兰河传》、《马伯乐》(第一部)。1940年去香港,次年写成《小城三月》。因长期颠沛艰辛的生活和婚姻方面的不幸,使她于1942年春过早地病逝了。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萧红选集》。

☚ 周扬   何其芳 ☛
萧红

萧红1911—1942Xiao Hong

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等发表作品。黑龙江呼兰河县人。萧红自幼喜爱文学,青年时代因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1932年于贫病交加的困境中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此后萧红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同经青岛转至上海,得到了鲁迅的关怀和帮助。此后至40年代初,萧红积极创作,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成为当时文坛引人注目的文学新人。她先后创作并出版了《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中长篇小说,《牛车上》、《旷野的呼唤》等短篇小说集以及《商市街》、《桥》、《回忆鲁迅先生》等散文集。1936年因病去日本疗养,次年初回国。抗战爆发后,她曾随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去香港,在贫病交困之中坚持文学创作,1942年病逝于香港。
萧红的文学创作大都取材于东北故乡人民的生活,代表作《生死场》1935年出版,鲁迅亲自为之作序,并编入“奴隶丛书”。作品描写了东北的一个偏僻村庄,从20年代初到30年代初“九·一八”事变以后所经历的深刻变化。作品一方面反映了在封建地主压迫下,贫苦农民祖祖辈辈只知道“忙着生,忙着死”的悲惨命运,特别是通过妇女们所遭受的更深的苦难,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吃人罪恶。另一方面,作品还表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农民们的日益觉醒和自发的反抗,着力刻画了北方农民在民族危难之际所体现出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不屈斗争精神,整个作品倾注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生死场》还以朴实明丽的笔调、清新纯净的氛围、细腻生动的叙述,显示了萧红特有的艺术风彩。

☚ 萧军   沈从文 ☛
萧红

萧红1911—1942Xiaohong

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生于地主家庭,1930年因反对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在哈尔滨与萧军合著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和扶持下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作家, 1935年写成中篇小说《生死场》。抗战时在武汉、西安、重庆等地从事救亡运动。1940年去香港。1942年病逝。《生死场》是萧红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东北人民沦陷前后的生活, 反映了东北人民在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极端贫困和顽强抗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回忆她的童年和故乡, 从侧面勾勒出封建统治下农村生活的一角。萧红的小说感情真挚,文笔清新优美,具有抒情般的艺术风格。萧红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牛车上》、《旷野的呼唤》, 散文集 《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著作收入《萧红选集》(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艾青   何其芳 ☛
萧红

萧红

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1911年,卒于1942年。原名张迺莹, 曾用笔名悄吟等, 黑龙江呼兰人。 萧红幼年丧母,一直由祖父抚养。1930年,因反抗家庭包办婚姻而出走。1931年,萧红流落到北京,并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中读书。1934年来到上海,并从此时起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1936年,萧红曾去日本养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回到祖国。1938年,萧红从武汉来到山西,在临汾的民族革命大学任教,不久又随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西安,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2年,萧红来到香港养病,不幸病逝于此。萧红一生辛勤创作,留下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牛车上》、《跋涉》(与萧军合著)、《朦胧的期待》等。散文集《商市街》、《旷野里的呼喊》、《萧红散文》等,传记文学《回忆鲁迅先生》等等。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萧红选集》。萧红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中篇小说《生死场》影响很广,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 萧军   焦菊隐 ☛

萧红1911—1942

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有长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短篇小说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小说具有散文结构的特点,“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语)。

萧红

萧红1911~1942

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后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东北沦陷后过流浪生活。1933年与萧军合作,自费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翌年去青岛和上海,写成中篇小说《生死场》 (1935),描绘东北广大农民在“九一八”事变前的悲惨生活及日寇入侵后的觉醒与反抗斗争,为其成名作;鲁迅曾为该书作序,并列入其主编的《奴隶丛书》。后又出版散文集《商市街》、小说散文集《桥》。抗战初期,出版短篇小说集《牛车上》。后辗转于山西临汾、重庆、香港等地,陆续写有中篇《马伯乐》和短篇集《旷野的呼喊》、《小城三月》等。1941年出版的长篇《呼兰河传》,以浓郁的乡情和深沉的笔调,凸现了反封建习俗的主题,为后期代表作。她的小说具有散文倾向,笔致细腻委婉,风格清新明丽。为东北作家群中重要代表作家之一。

☚ 吴强   侣伦 ☛
萧红

萧红1911—1942

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29年在哈尔滨市立第一女中读书时,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1930年夏,因反对家庭包办婚姻,离开家乡,开始流浪生活。1932年返回哈尔滨。同年秋,与萧军同居。1933年写了《两个集》、《跋涉》、《看风筝》、《旋风》等短篇小说。1934年与萧军同至青岛,与当时在青文化名人多所交往,坚定了她走文学创作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并开始构思创作长篇小说《生死场》。同年10月与萧军一起到上海。1935年底,《生死场》由容光书店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1936年秋,去日本养病。翌年返回上海,写了短篇小说集《牛车上》和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去汉口。1938年初,应李公朴之约,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书。1939年出版了短篇《朦胧的期待》和长篇《呼兰河传》的前几章。1940年,抱病写了长篇《马伯采》第一部。同年去香港,写了纪念鲁迅先生的哑剧《民族魂》和传记《回忆鲁迅先生》,并完成《呼兰河传》。1941年出版了《萧红散文》。1942年2月22日,因肺病逝于香港。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萧红选集》。

☚ 著   萧颖士 ☛

萧红1911~1942Xiao Hong

contemporary female writer,her original name was Zhang Naiying,and her penname was Qiaoying.Works: Bridge,Biography of River Hulan,Life and Death Place,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