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交往原则
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社会上,异性交往都是普遍的现象。比较而言,家庭中建立的血缘、姻缘基础上的异性成员间的交往还容易进行,而在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或其他场合的异性交往,问题却不少。尤其在我们国家的青年中,男女之间正常接触时显得局促不安,羞于和异性交往,言谈举止不得体,难以同异性建立真正的友谊……。在青年男女交往时出现的种种问题,一般是观念因素和方法因素所致,而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又在于异性交往有着不同于其他人际交往的特殊性。一言以蔽之,这种特殊性就是人们从古至今常说的“男女有别”,即在异性交往上有着特有的社会规范。从现实中看,正是对这种社会规范的认识和态度,影响到青年男女在交往时的表现。异性交往应注意:
(1)坦然地交往。即使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仍然有一些青年男女羞于异性交往,一旦接触便出现神经过敏的紧张状态,说话口齿不清,做事手忙脚乱,简直恨不得马上逃脱。究其原因,首先来自传统观念的压力。由于封建残余至今还在中国存在,社会上对异性交往的世俗偏见还颇有市场,经常有人将一般的异性交往与恋爱、不正常男女关系挂起钩来看待和议论,致使异性交往受到了很大阻碍。有些青年男女,特别是未婚青年男女,被这种压力所左右,自己也将异性交往视为神秘可怕的事情,于是在异性交往时就难为情,或产生胆怯心理。
对于在异性交往上的非议、讥讽,应该不屑一顾。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只要是真诚的、彼此尊重的,那就是正常的,就不必慑于舆论或害怕坏了名声而不敢互相来往。
造成青年男女在同异性交往时表现不自然的另一个心理因素是,有些人过于担心自己的言谈举止被异性嘲笑、批评、责备,害怕交往不顺利或暴露自己认为的某种缺点。这是自卑感在异性交往上的反映,而且往往会比同性交往时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主要是因为在与异性交往时不切实际地提高对自我形象的要求而造成的。在异性交往中应考虑对方因性别差异而特有的心理要求,注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当异性交往不具有恋爱的性质或不是导向恋爱阶段时,就不必为此多虑,更多的应当是按照一般同事、同学交往的标准来对待。这样,才能消除紧张畏惧心理,在与异性交往时落落大方。而过分地追求给异性同事或同学留下完美印象,只能是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结果导致自己的言谈举止失常。
(2)礼貌地交往。提倡异性之间坦然地交往,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己的言谈举止,还必须有礼有节。不可否认,男女两性在心理上是有差异的,在交往上也有各自的规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异性交往比同性交往更要求互相彬彬有礼。如果忽视这一点,将会使异性交往失败。
所谓有礼貌地进行异性交往,主要指尊重对方。现在有些男青年受“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影响,毫无道理地看不起女青年; 而有些女青年则是防范意识过强,先人为主地对男青年抱有厌恶感。因此,在同异性相处的过程中,稍不满意就迁怒于对方,或者对对方的某些不太严重的过失横加指责、尖刻地嘲讽,从而使对方感到难堪。而且,有这些做法的人还往往不以为然,觉得如此才能体现自己的尊严。这实在是错误的行为和糊涂的认识。在异性交往中,个人要自尊,但同时也必须尊重他人。对异性的不尊重,比对同性的不尊重后果上更为有害。另外,尊重异性还包括尊重他(她)的意志和行为规范。如果遇到对方不愿意继续交往或不能一起从事某些活动时,就不要强求,否则,只能陷入尴尬的局面。
在与异性交往时还应该注意,随便涉及个人私生活是不礼貌的。倘若彼此十分了解,是知心朋友,必要时谈谈对方的一些“秘密”倒也可以,但也最好是先由对方主动谈起。如果不具备这条件,那就必须控制自己,不要在这方面轻率冒味。还有一点,无论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的异性,相处时都不要乱开玩笑,更不能开那些带有低级趣味的玩笑。讲礼貌讲文明,对于异性交往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保持适当的礼仪,在异性交往中也是必要的。举例来说,在异性见面时,一般应是女方先伸手,男方才能与之握手,互相握手不必过于用力或时间过长。当在一起研讨问题时,既不能太扭捏拘谨,又要使言谈举止得体适度,例如男方想吸烟,最好是先征得女方同意。
(3)理智地交往。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与恋爱婚姻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但也不是说两者没有连结起来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男女青年结识后,始终保持着纯真友谊,也有不少男女青年通过交往而相知相爱,成为终生伴侣。由此提出的课题就是,男女青年必须正确区分友谊和爱情的界限,理智地进行异性交往。换句话说,当与异性进行交往时,既不要屈服于周围一些世俗偏见的压力,也不要混淆友谊和爱情这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问题。如果彼此之间仅仅是一般的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或朋友关系,那么在说话做事时就要讲究适度,不能“出格”。否则,非但不可能保持和发展友谊,反而会给双方带来麻烦和痛苦。当彼此的关系单方面发生变化,也要理智地处理。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由好感转为爱慕,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向对方表示出来,但是,当对方确无此意时,就不要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更不能由此便愤然绝交或采取非礼的甚至触犯法律的报复行为。对于另一方来说,当在交往中遇到异性对自己表露爱慕之情时,如果自己没有这种感情或心中已被别的异性占据,就应该及时地用适当方式明确说明,并将对方继续作为朋友来真诚相待。在这方面,优柔寡断、态度含混、粗暴拒绝都是不理智的行为,玩弄他人感情更是与社会主义道德相悖的。
现在还有一些人一旦结婚,不仅自己对与异性接触过于小心,而且还对自己的爱人与其他异性的正常交往缺乏信任,为此大吵大闹乃至“跟踪”、“盯梢”。这种落后于时代潮流的态度和行为,是可笑又可悲的。青年人若想获得事业上、思想上的不断发展,就不能将交往范围仅限于自己的爱人和同性朋友之中,这对自己、对自己的爱人都是一样的。如果在这方面总是与自己的爱人过不去,久而久之,倒是真有可能使他(她)因此而“变心”,造成感情破裂。当然,青年男女在结婚后,与其他异性的交往应当不同于婚前,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感情,既发展友谊,同时又头脑清醒地防止这种关系超出友谊的界限。另外,无论是谁,一俟自己的异性朋友有了恋人,就应从此注意在与这个异性接触时的言谈举止,以避免因为自己使对方的恋爱关系或以后的婚姻关系受到影响。
异性交往原则
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社会上,异性交往都是普遍的现象。比较而言,家庭中建立的血缘、姻缘基础上的异性成员间的交往还容易进行,而在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或其他场合的异性交往,问题却不少。尤其在我们国家的青年中,男女之间正常接触时显得局促不安,羞于和异性交往,言谈举止不得体,难以同异性建立真正的友谊……在青年男女交往时出现的种种问题,一般是观念因素和方法因素所致,而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又在于与异性交往有着不同于其他人际交往的特殊性。一言以蔽之,这种特殊性就是人们从古至今常说的“男女有别”,即在异性交往上有着特有的社会规范。从现实中看,正是对这种社会规范的认识和态度,影响到青年男女在交往时的表现。异性交往应注意:
1.坦然地交往
即使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仍然有一些青年男女羞于异性交往,一旦接触便出现神经过敏的紧张状态,说话口齿不清,做事手忙脚乱,简直恨不得马上逃脱。究其原因,首先来自传统观念的压力。由于封建残余至今还在中国存在,社会上对异性交往的世俗偏见还颇有市场,经常有人将一般的异性交往与恋爱、不正常男女关系挂起钩来看待和议论,致使异性交往受到了很大阻碍。有些青年男女,特别是未婚青年男女,被这种压力所左右,自己也将异性交往视为神秘可怕的事情,于是在异性交往时就难为情,或产生胆怯心理。
对于在异性交往上的非议、讥讽,应该不屑一顾。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只要是真诚的、彼此尊重的,那就是正常的;就不必慑于舆论或害怕坏了名声而不敢互相来往。
造成青年男女在同异性交往时表现不自然的另一个心理因素是,有些人过于担心自己的言谈举止被异性嘲笑、批评、责备,害怕交往不顺利或暴露自己认为的某种缺点。这是自卑感在异性交往上的反映,而且往往会比同性交往时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主要是因为在与异性交往时不切实际地提高对自我形象的要求而造成的。在异性交往中应考虑对方因性别差异而特有的心理要求,注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当异性交往不具有恋爱的性质或不是导向恋爱阶段时,就不必为此多虑,更多的应当是按照一般同事、同学交往的标准来对待。这样,才能消除紧张畏惧心理,在与异性交往时落落大方。而过分地追求给异性同事或同学留下完美印象,只能是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结果导致自己的言谈举止失常。
2.礼貌地交往
提倡异性之间坦然地交往,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己的言谈举止,还必须有礼有节。不可否认,男女两性在心理上是有差异的,在交往上也有各自的规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异性交往比同性交往更要求互相彬彬有礼。如果忽视这一点,将会使异性交往失败。
所谓有礼貌地进行异性交往,主要指尊重对方。现在有些男青年受“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影响,毫无道理地看不起女青年;而有些女青年则是防范意识过强,先入为主地对男青年抱有厌恶感。因此,在同异性相处的过程中,稍不满意就迁怒于对方,或者对对方的某些不太严重的过失横加指责、尖刻地嘲讽,从而使对方感到难堪。而且,有着这些做法的人还往往不以为然,觉得如此才能体现自己的尊严,这实在是错误的行为和糊涂的认识。在异性交往中,个人要自尊,但同时也必须尊重他人。对异性的不尊重,比对同性的不尊重后果上更为有害。另外,尊重异性还包括尊重他(她) 的意志和行为规范。如果遇到对方不愿意继续交往或不能一起从事某些活动时,就不要强求,否则,只能陷入尴尬的局面。
在与异性交往时还应该注意,随便涉及个人私生活是不礼貌的。倘若彼此十分了解,是知心朋友,必要时谈谈对方的一些“秘密”倒也可以,但也最好是先由对方主动谈起。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那就必须控制自己,不要在这方面轻率冒昧。还有一点,无论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的异性,相处时都不要乱开玩笑,更不能开那些带有低级趣味的玩笑。讲礼貌讲文明,对于异性交往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保持适当的礼仪,在异性交往中也是必要的。举例来说,在异性见面时,一般应是女方先伸手,男方才能与之握手,互相握手不必过于用力或时间过长。当在一起研讨问题时,既不能太扭捏拘谨,又要使言谈举止得体适度,例如男方想吸烟,最好是先征得女方同意。
3.理智地交往
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与恋爱婚姻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但也不是说两者没有连结起来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男女青年结识后,始终保持着纯真友谊,也有不少男女青年通过交往而相知相爱,成为终生伴侣。由此提出的课题就是,男女青年必须正确区分友谊和爱情的界限,理智地进行异性交往。换句话说,当与异性进行交往时,既不要屈服于周围一些世俗偏见的压力,也不要混淆友谊和爱情这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问题。如果彼此之间仅仅是一般的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或朋友关系,那么在说话做事时就要讲究适度,不能“出格”。否则,非但不可能保持和发展友谊,反而会给双方带来麻烦和痛苦。当彼此的关系单方面发生变化,也要理智地处理。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由好感转为爱慕,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向对方表示出来,但是,当对方确无此意时,就不要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更不能由此便愤然绝交或采取非礼的甚至触犯法律的报复行为。对于另一方来说,当在交往中遇到异性对自己表露爱慕之情时,如果自己没有这种感情或心中已被别的异性占据,就应该及时地用适当方式明确说明,并将对方继续作为朋友来真诚相待。在这方面,优柔寡断、态度含混、粗暴拒绝都是不理智的行为,玩弄他人感情更是与社会主义道德相悖的。
现在还有一些人一旦结婚,不仅自己对与异性接触过于小心,而且还对自己的爱人与其他异性的正常交往缺乏信任,为此大吵大闹乃至“跟踪”、“盯梢”。这种落后于时代潮流的态度和行为,是可笑又可悲的。青年人若想获得事业上、思想上的不断发展,就不能将交往范围仅限于自己的爱人和同性朋友之中,这对自己、对自己的爱人都是一样的。如果在这方面总是与自己的爱人过不去,久而久之,倒是真有可能使他(她) 因此而“变心”,造成感情破裂。当然,青年男女在结婚后,与其他异性的交往应当不同于婚前,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感情,既发展友谊,同时又头脑清醒地防止这种关系超出友谊的界限。另外,无论是谁,一旦自己的异性朋友有了恋人,就应从此注意在与这个异性接触时的言谈举止,以避免因为自己使对方的恋爱关系或以后的婚姻关系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