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常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常建 常建唐朝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进士,长期未得录用。后寓居鄂渚,尝以诗招王昌龄与张偾同隐。天宝年间,补盱眙尉。约卒于天宝末年。边塞诗较多,着力于描写战争的残酷,表达希望“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的政治态度,亦有一些不满现实,向往隐居的作品。风格清新幽美,近于王孟一派。《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颇为著名。有《常建集》。 ☚ 王昌龄 祖咏 ☛ 常建 常建常建 (生卒年不详) 长安 (今属陕西) 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 (今属湖北)。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 《常建集》。 ☚ 题山寺僧房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常建一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曾任盱眙尉,后隐居鄂渚西山。旧说建为肃宗、代宗间人,疑误。其诗中无安史乱后行迹,其卒当在天宝末、至德初(756)。建以仕途失意,放浪琴酒,为诗受时人推重,被称为“当时之秀”(顾况《储光羲集序》)。殷璠评其诗曰: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之“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为后人称诵。常建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作一卷。《天禄琳瑯丛书》影刊《宋临安本常建诗集》为二卷。《全唐诗》卷一四四收其诗一卷。事见《唐诗纪事》卷三一、《唐才子传》卷二。 ☚ 孙逖 吴筠 ☛ 常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盛唐山水田园派作家之一。开元十五年进士。天宝十二载之前曾任盱眙尉。后去职,隐居于鄂渚。一生仕宦颇不得意。著有诗集《常建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常建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 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而自然,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处》)等句,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认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欧阳修特别欣赏其《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想仿效它而久不可得(《题青州山斋》)。 他的诗现存57首。数量虽不多,而"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四库全书总目》)。诗的题材比较狭隘,虽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在盛唐诗派中曾有王、孟、储、常之称。 今存《常建诗集》3卷,辑入《唐六名家集》。《常建集》2卷,辑入《唐百家诗》;《常建诗集》2卷,辑入《唐诗二十六家》。 常建 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至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然一篇尽善者,“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属思既苦,词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叙悲怨,未见如此章。 刘须溪云: 常建诗情景沉冥,不类著色。 建诗颇事雅道,不善近体。殷璠评其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夫魏晋作者,直趋音调,而饰以藻节,亦本末之致也。建诗颇亦擅此,而间出近语,此其所短。若《梦游太白西峰》、《闲斋卧疾》、《鄂渚》、《仙谷》等作,亦可公干、彦伯之流矣。 常建音韵已卑,恐非律之所贵。 初盛唐之妙,未有不出于厚者。常建清微灵洞,似“厚”之一字,不必为此公设; 非不厚也,灵慧之极,有所不觉耳。灵慧而气不厚,则肤且佻矣。 常建诸诗,令不知诗者读之,满腹是诗,急起拈笔,即深于诗者,不得一语。予尝谓诗家有仙有佛,此皆佛之属也。 常建语极幽玄,读之使人泠然如出尘表。然过此则鬼语矣。 常建诗灵慧雅秀,清中带厚,如“清溪浑不测”、“清晨入古寺”等篇,令人诵欲忘年。故钟、谭盛唐品语,若于建偏致心赏。伯敬云:“凡清者必约,约者必少。此公诗一入清境中,泉涌丝出,若‘清’之一字,反为富有之物。”友夏云:“妙极矣,注脚转语,一切难着,所谓见诗人身而为说法也。”斯论俱可与为千古知己。 常建五言古,风格既高,意趣亦远,然未尽称快。惟短篇堪入录耳。 吴敬夫云:“建诗如金如玉,坚质内涵,神彩外扬,骨韵之妙,超王越孟。微嫌杂以幻妄语,开今日竟陵一派。 盛唐七绝,常建最劣,高得中唐,卑入宋格,如“过在将军不在兵”是也。 常建七言古,格意轻隽,而下语粉绘皆别设,虽在盛唐,隐开温、李乐府一派。 钟伯敬云:“常建诗清微灵洞,似‘厚’之一字,不必为此公设。”此语甚当。但常建诗亦自有常建之厚,古人所谓温厚者,常建之诗是也。其深微灵洞,俱从温厚中出,所以内外俱彻,如琉璃映月耳。 常建五言律诗多灵妙,其题《破山寺》诗,人皆赏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而欧阳永叔独酷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二语,谓“生平欲仿佛之,而终不可得。”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干。阳色薰两厓,不改青松寒。”此东野意趣也。“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辘轳青丝索。仙人骑风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黄金作身双飞龙,口衔明月喷芙蓉。一时渡海望不见,晓上青楼十二重。”置之长吉集,奚辨乎? 二子之生,尚在数十年后,此实唐风之始变也。吾读盛唐诸家,虽浅深浓淡,奇正疏密,各自不同,咸有昌明之象。独常盱'眙如去大梁、吴、楚而入黔、蜀,触目举足,皆危崖深箐,其间幽泉怪石,良非中州所有,然亦阴森之气逼人。 常诗名胜处,几于支、许清言,即刻划林泉,亦天然藻缋。独如“汉上逢老翁,江口为僵尸”诸篇,宇宙大矣,何地不可行,必效大阮驱车耶! 常建诗一片空灵境界,然或根柢未深,学之恐堕魔道。 常较王、孟诸公,颇有急疾之意,此所以为飞仙也。又多仙气语。 其源出于嵇叔夜,长篇沉厉,思若有余,短篇兴来情答,爽秀生姿,如谈子房、季札之间,衮衮可听。 吾读其诗,一字一珠,务极洗炼,高雅缜密,词不害意,而意在言外。源出齐梁,而遗齐梁之迹,可谓出蓝之胜是矣。 建诗语浅意深,词采清绝,可与王维、孟浩然比并。 常建708—765?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大历中授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因仕宦不得意,故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均在今西安市附近),徜徉山水以自娱。后寓居鄂渚(今湖北省武昌县境),招王昌龄、张偾一起隐居。 常建 常建?—?Chang Jian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长安人。他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与名利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和,除王昌龄以外,也无知名人士,常游览山水名胜以自娱,长年过着隐居和漫游的生活。他长于五言诗,以田园、山林为主要题材,属王孟诗派。他的诗歌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代表作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已成脍炙人口的名句,欧阳修曾想仿效它再作一联而不可得。他也写过一些优秀的边塞诗,如《塞下曲》、《吊王将军墓》等。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首列常建诗,评其为“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有《常建集》。 ☚ 王昌龄 贺知章 ☛ 常建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仕途不得意,常以游览山水名胜自娱。其诗长于五言,多写田园山水,意境清迥,语言洗炼。代表作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有《常建集》等。 常建Chang Jianpoet and man of letters of Middle Kaiyuan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Writing at the Backyard of a Broken Mountain Temple,Staying at the Retreat of Wang Changling,Clearing up at Night of the Lake,Poetry Collection of Changjian,etc. 常建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大历时尚在世。曾任盱眙尉。性喜慢游。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用字精炼,风格清新,但题材内容狭窄。有《常建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