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巴黎统筹委员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巴黎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 (COCOM)在美国操纵下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的国际组织。委员会是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秘密成立的,目的是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限制其成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会员国有美、英、法、荷、比、卢、加、意、挪、丹、葡、希、土、日、西德等15个国家。委员会是一个对外不公开的组织,组织机构由各成员国委派官方代表组成,有技术专家协助工作。下设咨询小组(决策机构)、调整委员会和中国委员会,分别为对苏、东欧国家和中国禁运的执行机构。日常工作由常设秘书处主持。根据委员会的规定.属禁运的产品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3类。禁运货单分为4类:(1)属于绝对禁运的,包括武器和原子能物质等,称(Ⅰ)号货单;(2)属于数单管制的,称(Ⅱ)号货单;(3)属于监督项目的,称(Ⅲ)号货单;(4)对中国贸易的禁单,称中国禁单。 巴黎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on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ts为协调北约组织成员国对共产党国家出口政策与立法的多边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所谓对共产党国家进行封锁政策的一环,于1948年制定对共产党国家的禁运清单; 为与接受美国军事、经济援助的欧洲各国协调对共产党国家的限制,北约成员国于1949年底在伦敦成立一个政府间的非正式协商组织,第二年作为其工作机构设立多边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由于该委员会总部设在巴黎,故称之为巴黎统筹委员会 (简称巴统)。对中国设有对华出口管制委员会,后于1957年7月撤销,并入巴统。巴统的最初参加国是美国、加拿大、西德、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英国、挪威、丹麦、葡萄牙,1952年又增加希腊、土耳其和日本。巴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出口管制清单和对清单进行审查修订协调各成员国的出口管制。巴统的出口管制清单叫作巴统清单,分为一般清单 (包括需要高度技术的电子计算机、雷达以及其他电子仪器等)、武器清单、原子能清单。巴统清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遵循一致原则,即何种商品在禁运清单之列以及应加上或减少哪些项目必须取得成员国的一致同意; 各成员国的国内清单应与巴统清单一致。巴统清单的审查由巴统秘书处负责进行。从1985年底开始,巴统采用连续审查程序,即每年审查清单的四分之一。一般说来,巴统要求对清单所列项目分五个层次进行出口管制:一般禁运;特别考虑;一次性审查;通知;特别行政例外。巴统参加国向巴统其他参加国及有合作关系的国家的出口,同向共产党国家及其周围地区的出口是区别对待的。共产党国家包括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中国、蒙古、北朝鲜和北越。共产党国家周围地区的国家:阿富汗、埃及、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 巴黎统筹委员会 巴黎统筹委员会bali tongchou weiyuanhui西方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的非正式国际组织。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因其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故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为防止战略物资流入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战略物资禁运,该组织由美国建议设立,于1951年1月1日正式成立。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葡萄牙、希腊、土耳其和日本。 ☚ 自由边境区 技术转让 ☛ 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是根据美国的提议于1950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现成员国有美、英、法、德、意等15国。委员会的宗旨是协调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的出口政策。该委员会在美国控制下对中国实行长期的禁运政策,它最初制定的对中国禁运的货单项目比对前苏联的禁单还多40种,总计为490种。1958年起取消对中国的特别限额。自70年代以来,对中国的禁单进一步放宽,1985年取消27类产品输往中国的限制,并制定了在规定范围内,成员国只需通知该会即可自由对中国出口。 巴黎统筹委员会 巴黎统筹委员会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又称“巴黎委员会”。即1949年11月由美国建议设立的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执行“禁运”政策的机构。总部设在巴黎。其成员有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意大利、挪威、丹麦、葡萄牙、希腊、土耳其、日本和德国。1951年该委员会对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实行禁运,并于1952年增设“中国委员会”以加强对中国的禁运和封锁。禁运货单分为四类:(1)属于绝对禁运的;(2)属于数量管制的;(3)属于监视项目的;(4)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该委员会的禁运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巴黎金融市场 巴黎荷兰金融公司财团 ☛ 巴黎统筹委员会 巴黎统筹委员会又称控制东西方贸易统筹委员会,1949年11月22日成立,是美国政府限制和禁止西欧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关系、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的非正式国际组织。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集体禁运。1950年初设置调查委员会,主管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1952年又设立中国委员会,主管对中国的禁运。禁运的商品从军火、战略物资、高精尖技术产品到先进技术,范围极广,多达上万种。为全面控制巴黎统筹委员会,1951年美国国会还通过《巴特尔法案》,规定对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实行制裁。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和东欧局势的变化,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的对象、范围和程度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 孔塔多拉集团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 巴黎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to Communist Countries,CCECC简称巴统,又称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战略贸易控制统筹委员会。西方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的、不公开对外的、没有条约的非正式国际组织。1950年1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成员国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葡萄牙、希腊、土耳其和日本。协商小组是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派出部长级官员组成。统筹委员会是执行机构,由各成员国派出的外交、商务官员和技术专家组成。主要活动:制定禁运货单。最初禁运货单上的商品达400项~500项,分为四类:属于绝对禁运,即全面禁运的,如武器、军事装备、原子能物资等,称为1号货单;属于数量限制,即规定出口限额的,称2号货单;属于监视项目者,即在贸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称3号货单;“中国禁单”,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为4号货单。货单由成员国一致通过的原则确定;一经通过,均以“劝告”形式送交各成员国,它们只能扩大货单而不允许缩小货单。在限制最严的1952年,禁运货单几乎占全世界国际贸易商品项目的一半。经过1954、1958年的两次修订,货单逐渐缩小,且禁运货物分为三类:制造武器的设备;尖端技术产品;稀有物资。“巴统”的一切活动情况均须秘密提供给美国。美国为取得对控制“巴统”的法律根据,于1951年第82届国会第1次会议通过了巴特尔法,并于次年1月24日生效。该法规定:“巴统”成员国凡是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者,均将被剥夺享受美国军事、经济和财政援助的权利。美国援外事务管理署负责监督该法的执行。因此,“巴统”在推行美国的禁运政策中起过重要作用。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日益尖锐,“巴统”成员国纷纷突破禁运限制。 巴黎统筹委员会 巴黎统筹委员会Bali Tongchou Weiyuanhui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to Communist Countries in Paris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技术、产品的协调组织机构。即“向共产党地区出口协调委员会”,是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总部设在巴黎。其目的是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限制其成员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简称“巴统会”。巴统会成员国有美、英、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意大利、挪威、丹麦、葡萄牙、希腊、土耳其、日本和西班牙等16个国家,其中西班牙是1985年加入的。巴统会下设: ☚ 国际原子能机构 欧洲共同体 ☛ 巴黎统筹委员会 巴黎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ettee for Export Control—COCOM国际性的多边出口管制机构。1949年11月由美国牵头,在巴黎成立。目的是为了协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管制。委员会下设立专门小组,主管对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禁运。1952年曾增设“中国委员会”以加强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先后参加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国家有:美、英、法、意、加、比、卢、荷、丹、葡、挪威、联邦德国、日本、希腊与土耳其。委员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编制多边禁运货单;规定受禁运的国家与地区;确定禁运的审批程序与加强转口管制等。6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该委员会的工作也有相应的改变,1984年对禁运货单作了重新修订。 ☚ 出口管制 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 ☛ 巴黎统筹委员会 巴黎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COCOM又称多边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简称“巴统”。是一个国际性的多边出口管制机构。成立于1950年1月1日,总部设在巴黎。成员国有17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加拿大、西德、葡萄牙、日本、希腊、土耳其、西班牙(1987年加入)和澳大利亚(1989年加入)。“巴统”是一个非正式的自愿组织,在国际上并无其法律地位,它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必须要取得全体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巴统”成立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战略物资、高技术及其产品流向社会主义国家。它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和增减多边“禁运”货单、审议可免除禁运的具体申请项目和审批程序、协调和监督其禁运政策执行和实施。“巴统”的工作机构有两个:一个是“协商小组”,由各成员国的部长级官员或其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政策和解决原则性问题;另一个工作机构是“协调委员会”,负责执行“协商小组”作出的决定。协商小组在“巴统”成立不久即不复存在了,因此,协调委员会实际上行使了双重权力。朝鲜战争期间,“巴统”还增设了一个“中国委员会”,以加强对中国和朝鲜的禁运。当时,这些禁运要比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禁运严厉得多,直到1957年,对中国的区别对待才被取消,1958年,中国委员会撤销。“巴统”为美国所操纵,在“冷战”时期,它为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在西方国家的有效实施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美国与其它西方国家在出口管制方面矛盾的深化,“巴统”在出口管制方面的作用已大为缩小。1994年3月31日“巴统”已正式解散。 ☚ 多边出口管制 巴特尔法案 ☛ 巴黎统筹委员会 巴黎统筹委员会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是一个在美国策划下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的国际性秘密禁运组织。建立于1949年11月,总部设在巴黎,现在成员国有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希腊、土耳其、加拿大和日本,在以“共同安全”为名,协调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政策,限制其成员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主要工作是编制和增减禁运货单,确定禁运办法,加强转口管制,讨论例外程序、交换情报等。组织机构有: 咨询小组,为决策机构; 调整委员会,1950年成立,是主管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禁运的执行机构; 中国委员会,1952年成立,是专管对中国禁运的机构; 秘书处。禁运货单分四大类: 属于绝对禁运的,属于数量管制的,属于监视项目的,对中国的特别禁单 (所谓“中国禁单”)。该组织中的中国委员会已名存实亡,但巴黎统筹委员会在美国操纵下,至今仍未解散。 ☚ 贸易禁运 通商航海条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