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二段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

我国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动作分12段:
❶叩齿;
❷咽津;
❸擦面;
❹鸣天鼓(即双手掩耳,食指弹击后脑);
❺运膏肓穴;
❻托天;
❼左右开弓;
❸擦丹田;
❾摩内肾穴;
❿擦涌泉穴;(11)摩夹脊穴;(12)洒腿。

☚ 大舞   小劳术 ☛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

中国古代医疗体操。在坐姿下进行,适于老弱或有慢性病者练习。动作有叩齿、运舌、擦面、鸣天鼓、转辘轳、托天、左右开弓、低头扳足、擦丹田、擦肾腧、擦涌泉和蹬腿。可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做,动作顺序、活动次数都因人而异。

☚ 八段锦   十八罗汉手 ☛

十二段锦

气功功法。从立式八段锦中衍化出来以坐式进行的十二节动功。见于《寿世传真》。十二节动作分别为:
❶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❷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❸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❹微摆撼天柱;
❺赤龙搅水津,鼓嗽三十六;
❻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❼闭气存想,火烧脐轮;
❽左右转辘轳;
❾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❿低头攀足顿;⑾以候神水至,鼓漱再咽津;⑿河车搬运,想火烧身。

十二段锦

见“八段锦”条。=7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

我国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它的某些动作早在宋代以前就曾出现过,到明代朱权编撰的《活人心法》中才首载成套功法。流传最广泛的是明清时期,曾被誉为“上古遗法”、“古圣相传”。清王祖源编写的《内功图说》中详细地记载了整套动作过程。它的特点是以静辅动,意形并重。融冥想、吐纳、导引、按摩等多种练习方法于一体。十二段锦又称坐式八段锦。共有12式。第1式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两腿盘腿而坐,轻闭双眼,摒除心中杂念。脊椎松直,腰不可塌软,身不靠物。两手大拇指内扣于掌心,其余四指包握大拇指(此握拳法称“握固”,具有收心敛神之效)。两拳心向下,轻置两膝上,静坐养气。(图2—4—117—
❶)第2式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上下牙齿叩36响。两手十指相交叉,抱住后颈。以鼻吸鼻呼,缓慢均匀,暗数9次呼吸,宜轻细绵绵,以集身内之神,使之不散也。(图2—4—117—
❷)第3式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两手掌擦掩耳部。以双手食指分别叠扣在中指上,抬起后再用力放下,重弹脑后,如闻击鼓之声,故称“鸣天鼓”。两手同时弹击,各24次,共闻48声。然后仍收手成“握固”式端坐。(图2—4—117—
❸)第4式微摆撼天柱。天柱,指后颈和脊柱,被认为是统领全身气脉的中心。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两肩随之左右招摆,双手十指相叉,两掌相叠向下塌按不动。左右各转24次。(图2—4—117—
❹)第5式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待满口生津液,将神水(即通过练功而产生的津液)在口内鼓漱36次。然后将津液分作3次,汩汩有声地吞下,并以意念暗想,目光内视,送津液至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时气亦随之,故称“龙行虎奔”。(图2—4—117—
❺)第6式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以鼻深吸一口气,闭住,用时两手掌相搓至极热,急分两手摩后腰上两边,边摩边自鼻徐徐呼气。精门即后腰两边处。两手摩揉26遍,仍收手成“握固式”端坐。(图2—4—117—
❻)第7式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盘腿端尖,闭目闭口,用鼻呼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至丹田有热感;再将气从鼻放出。脐轮即脐丹田。(图2—4—117—
❼)第8式左右辘轳转。盘膝端坐,两手空握拳,先以左手连带肩、肘上下左右圆转36圈,再以右手连带肩、肘同样转动36圈,如摇辘轳一般。(图2—4—117—
❽)第9式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两腿向前平伸,两手十指相叉,掌心向上置于头上,然后双掌尽力上托(如双手举重石),同时,提腰拔肩。托上后再放下,腰身随之放松。重复托放9次。(图2—4—117—
❾)第10式低头攀足频。两脚依然平伸向前,两手握脚用力后扳,同时俯身低头。共扳脚12次。仍收足盘坐,收手“握固”。(图2—4—117—
❿)第11式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盘腿端坐,两目微闭,气沉丹田。以舌在口内搅动,使津液满口,再鼓漱36次,分3次将津液咽下,要汩汩有声,做两遍,连同第5式所做一遍,共做3遍,吞咽津液9次。可使全身气脉调匀。(图2—4—117—(11))第12式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盘腿端坐,闭目,两臂屈曲体前交叉。心想脐下丹田中,似有热气如火,闭气如忍大便状,将热气运至尾闾;经肾腰、背脊后颈、脑后至头顶;经前额两太阳穴、过耳根,从两面颊至喉部,再经胸部至脐下丹田。(图2—4—117—(12))如此循行,全身通热。可除疾患。老年初学者和体弱者练习十二段锦时要顺序依次而行,早晚坚持,勤行无断,必会有强身益寿之功。


图2—4—117 十二段锦

☚ 八段锦   易筋经 ☛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原名八段锦导行法,是动静兼练的气功功法,由十二段动作组成。其中,静动锻炼内容包括入静、存想; 动功锻炼内容包括坐式动作及按摩。因为“锦”是珍贵的彩色丝织物,这里用作动作的美称。十二段锦功法最早见于明初冷谦的《修龄要旨》及朱权(臞仙)所撰的《活人心书》 中,分称八段锦法、导引法。明清之间,许多医学著作及养生专著都转相引载,是影响较大,流行较广的是为气功动功。乾隆年间,徐文弼将此法收入其所编的《寿世传真》,易名十二段锦。书中对功法歌诀有所删改,但对每一动作都增添了较详细的说明。咸丰年间,潘霨据徐氏本并参阅医经各集,略为增删,编入《卫生要术》。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书名为 《内功图说》行于世。《内功图说》为近代通行本。
十二段锦动作以歌诀形式概括,《活人心书》现国内无刊行本,据《医方类聚》,其原始歌诀为: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鬼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迍。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寿世传真》对原歌诀后半段作了删节,在“河车搬运毕”句后,改为:“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对前半段文字也略有改动:“静鬼神”改作“静思神”,“搅水浑”改作“搅水津”。“逆水上”改作“神水至”。
据《内功图说》,十二段锦具体练法如下:
(1) 闭目冥心,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2) 叩齿,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
(3) 鸣天鼓: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叉之手,移两手掌擦耳,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仍放手握固。
(4) 撼天柱: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5) 鼓漱咽津: 以舌(赤龙)顶上腭,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所漱津液 (神水) 分作三次吞下,要汩汩(水流声)有声。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6) 闭气搓手,后摩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极热,急分两手,摩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摩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7) 闭气存想: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脐轮即脐丹田。
(8) 转辘轳: 曲弯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般,右手亦如之。此单转辘轳法。
(9) 叉手双托: 放所盘两脚,平伸向前,两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之手于头顶,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着力上耸。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头顶,又托上,共九次。
(10) 攀足: 以两手向所伸两脚底作力扳之,头低如礼拜状,十二次。仍收足盘坐,收手握固。
(11) 鼓漱咽津: 再用舌搅口内,以候神水满口,再鼓漱三十六。连前一度,此再两度,共三度毕。一度都作三次吞,共九次。吞法如前。咽下要汩汩响声。咽津三度,百脉自周遍调匀。
(12) 河车搬运、想火烧身: 心想脐下丹田中,似有热气如火,闭气如忍大便状,将热气运至谷道(肛门),即大便处,升上腰间,背脊、后颈、脑后、头顶止。又闭气,从额上两太阳,耳根前、两面颊,降至喉下、心窝、肚脐下丹田止。想是发火烧,通身皆热。

☚ 灵剑子导引法   十六段锦 ☛
000202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