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二次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其他 > 十二次 十二次 shí’èrcì 亦稱“十二度”。我國古代爲度量日、月、五星運行之位置,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作十二等分。從西向東依次爲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其創立年代約於春秋或更早,一般認爲起源於對木星(歲星)之觀察。《左傳》、《國語》即用之於歲星紀年。約在战國時,又據之製定二十四節氣。十二節氣爲各次之起點,十二中氣爲各次之中點,明末以後,用其名翻譯黄道十二宫,但各宫之起點改爲與十二中氣相對應。《史記·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裴駰集解引張晏曰:“十二度,十二次也。” 十二次12 intervals on the ecliptic 十二次科技类名词。中国古代星象家以岁星(木星)十二年为一周天,自西向东把周天分成十二等分,用以表示岁星每年所在的位置,并用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和季节的早晚,故名。先是以赤道划分,唐代开始以黄道划分。其名称依次是: 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创立于战国中期,完成于汉代。“十二次”全称始见于《汉书·律历志》:“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凡十二次,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为中”。十二次与二十四节气相配,以纪季节变化,即以太阳(日)所到的各次的起点(初)为十二个节气,所到的各次的中点(中)为十二个中气,如太阳在星纪初是大雪季节,在星纪中是冬至季节,在玄枵初是小寒季节,在玄枵中是大寒季节,其余依次类推;以上各“次”的起点都在月初,各“次”的中点都在后半月,十二次已被用来纪月了。纪年的十二次,最初是以岁星所在的“次”名,为纪年的标准,岁星每移动一“次”,就是一年。到了汉代,以十二次与十二辰和二十八宿相配来纪年,由于当时不知道有岁差,故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视为定式,如岁星移动到星纪次,处于二十八宿中的斗、牵牛的位置,就是甲寅年(又称摄提格年),移动到玄枵次,处于二十八宿中的女、虚、危的位置,就是乙卯年(又称单阏年),余见附表。 岁星纪年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