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岘佣说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岘佣说诗 岘佣说诗诗话著作。清施补华撰。施补华(1836—1880),原名份,字均父(一作均甫),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曾官山东补用道。此书系其为张勤果慕僚、戍守新疆时口授,由同僚钱榘记录整理而成。原题“砚佣说诗”,付梓过程中讹“砚”为“岘”,作者笑任之,遂沿用至今。丁福保收入《清诗话》时,阙作者名,后由郭绍虞据《两浙輶轩续录·施补华小传》补。又《两浙輶轩续录》著录。《岘佣说诗》为二卷,钱榘《书岘佣说诗后》谓原本为二○九条,今《清诗话》本则为一卷,二一五条。此书说诗艺颇精微,大抵以五言为主而推及其他各体。如首则即论五律之为各体之基础:“学诗须从五律起,进之可为五古,充之可为七律,截之可为五绝,充而截之可为七绝”。又论五古云:“五言古诗,厥体甚尊。《三百篇》后,此其继起,以简质浑厚为正宗。”故篇中议论五律、五古特征,评骘五言名家名作,颇体贴入微。如论王、孟之别云:“摩诘五言古,雅淡之中,别饶华气,故其人清贵;盖山泽间仪态,非山泽间性情也。若孟公则真山泽之癯矣。”又论苏轼拟陶之不逮,云:“东坡与陶气质不类,故集中《效陶》、《和陶》诸作,真率处似之,冲漠处不及也;间用驰骤,益不相肖”;“陶诗多微至语,东坡学陶,多超脱语,天分不同也。”全篇均以古人为论评对象,仅有一则叙及王士禛:“渔洋五古,实从大历诸子入,其推崇盛唐,张大门户耳。故词气清腴,而不甚朴厚。”其识多类此。有《清诗话》本。 ☚ 观我生斋诗话 海山诗屋诗话 ☛ 岘佣说诗清施补华著。有《清诗话》本。主要评论唐诗。著者于五、七言的古、律、绝等各种诗体的创作要求、历史演变、作家风格、艺术技巧等皆有精见。创作要求方面,如五律“起处须有崚嶒之势”,五古“以简质浑厚为正宗”,“整密中不可无疏宕”,“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生毋熟”,七古“必有一段气足神旺之处”。历史演变方面,如认为蔡琰《悲愤诗》、王粲《七哀》、刘琨《重答卢谌作》“已开少陵宗派。盖风气之变,必有数百年之积也”,“七律至中唐而极秀,亦至中唐而渐薄。盛唐之浑厚,至中唐日散;晚唐之纤小,自中唐日开。故大历十才子七律,在盛衰关头,气运使然也。”作家风格方面,如杜甫“入蜀诸诗,须玩其镵刻山水,于谢康乐外另辟一境。”著者服膺沈德潜的诗学理论,重视章法,对杜甫及其他诗人各体诗中的名篇的艺术技巧作了一定的分析,象“无笔不曲”、“加一倍写法”、“死典活用”、“突兀之笔”、“翻腾之笔”、“逸宕之笔”、“绝大波澜,无穷感慨”、“走处仍留,急语乃缓”等等。研究唐诗艺术,此书可作重要参考。 岘佣说诗 岘佣说诗清·施补华撰。一卷。一作 《砚佣说诗》。补华(1836—1890),原名份,字均文。乌程 (今浙江吴兴)人。同治九年举人。官山东候补道。此书作于光绪七、八年间,主要论析诗歌的艺术技法问题,特点是讲得比较细致,如说“两字同解,有用此字而声亮,用彼字声哑者,既云律诗,当讲声韵,择其亮者用之。又有两字同解,用此字而稳,用彼字而不安者。此故在作诗时自辨之。”还指出:“今人作律诗,往往先作中二联,然后装成首尾。故即有名句可摘,而首尾平弱草率,劣不成章。”等等。这对律诗创作如何进行构思和安排文字,都有借鉴价值。有《清诗话》本。 ☚ 筱园诗话 白雨斋词话 ☛ 岘佣说诗诗论。清施补华撰。一卷。补华原名份,字均父,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山东补用道。著有《泽雅堂古文》八卷,《古今体诗初集》八卷、《二集》八卷。此编原以“砚佣”名,作者曾为笔砚役, 刻书时误“砚”为“岘”。总二百十五则。杂论诗歌创作及诗人、诗作,简洁明快,观点清晰。如“学诗须从五律起,进之可为五古,充之可为七律,截之可为五绝,充而截之可为七绝。”臧否诗人亦无含混处,如“东坡五古,有禅理者甚佳,用禅语者甚劣”,“东坡才思甚大,而有好尽之病,少含蓄也”。作者虽非名家,而议论间有深刻见解。有《清诗话》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