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译经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译经院宋代掌译佛经的译场。见《宋史·太宗纪》:“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丙子置译经院。”奉诏译经院建于太平兴国寺大殿西。经院,中设译经堂,东序为润文堂,西序为正义堂,选通晓梵语文义者充任译者,再使人对译文润色。参见 【译经润文使】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壇場法會 > 翻經館 > 譯經院 譯經院 yìjīngyuàn 亦稱“翻經院”。即翻經馆。《大宋高僧傳·譯經篇論》:“迨我皇帝臨大寳之五載,有河中府傳顯密教沙門法進,請西域三藏法天譯經于蒲津。州府官表進,上覽大悦,各賜紫衣,因勑造譯經院于太平興國寺之西偏。”又《唐京兆大薦福寺義淨傳》:“淨隨駕歸雍京,置翻經院于大薦福寺,居之。” 译经院 100 译经院宋代国家佛经翻译机构。太平兴国七年(982),诏立译经院于东京(今开封)太平兴国寺,中设译经堂,东序为润文堂,西序为正义堂。由印度僧人天息灾、法天、施护等从事翻译,由宰官担任润文及监护之职。自唐德宗以来中断了近200年的佛教传译事业由此得以复兴。从印度或西域携梵本来华僧人80位,去印度求取梵本138人,在译经院参与笔受及润文工作者79位。太平兴国八年(983),改为传法院。新译出经典凡600卷。由于所译佛经多属密宗,在当时影响不大。 ☚ 译场 传法院 ☛ 译经院官署名。见“译经润文使”。 译经院隋朝有翻经馆(《事物纪原》卷7)。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六月兴建译经院,专事翻译,次年赐院额“传法”,后即改称“传法院”(《长编》卷24)。 别称译园。《湘山野录》卷上:“国之初,大建译园,逐年圣节,西域进经,合今新旧何止万轴。”《长编》卷23六月:“就太平兴国寺建译经院,是月,院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